《 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 》,這本書第一集一上市就買回來看了,因為我特別喜歡這種外國人在地生活的題材,異文化之間的相遇往往會激起很有趣的火花。
這本書應該算是漫畫,用四格的方式描繪出一個北歐女孩在日本生活所遇到各種新鮮有趣以及驚訝驚嚇的有趣故事,而且作者自己是瑞典人,所以在比較與日本文化的差異時通常會以瑞典文化來作範本,而無論是日本文化或者北歐文化對我們而言都是新鮮有趣的異國文化,等於是可以一口氣嚐到兩倍的文化差異帶來的衝擊!
另外,這也是我少數有參加過簽書會拿到親筆簽名的書,以我的個性實在不是會跑來參加這種活動的人,一切都是因為機緣巧合,所以這本書也成為我印象很深的一本書。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
- 北欧女子オーサが見つけた日本の不思議
- 作者:歐莎‧葉克斯托姆
- Åsa Ekström
- 出版社:台灣角川
- 語言:中文
- 出版日期:
- 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 01:2015/10/03
- 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 02:2016/02/17
- 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 03:2017/08/10
- 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 04:2018/08/16
- 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 05:2021/10/30
《 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北歐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相遇
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北歐文化或是日本文化都是異國文化,而異國文化的題材總是很吸引人。作者從一個北歐人的角度所看見的日本文化,對我們來說其實還會分成三種不同的狀況,其一是我們的文化其實與日本文化類似,第二種狀況是我們的文化與日本文化不同但與北歐類似,最後一種則是我們三種文化都不同。
當我們的文化與日本文化類似時,這時候讓我們感到驚奇的其實反而是作者本身的反應,例如御飯糰的吃法、筷子的使用與禁忌、結帳櫃臺的存在……等等,真的會很驚訝同樣是現代社會,沒想到我們與北歐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如果是北歐文化與日本文化不同,但我們與北歐類似的話,就會變成跟作者站在同一陣線對日本的特別之處感到吃驚,例如無論多冷都穿著短裙的女高中生、即使通宵宿醉隔天也會很有精神地上班、血型的世界觀……等等,明明就只是在旁邊的鄰居,但卻有著大不相同的文化。
若我們三者的文化都不相同,這時候就會演變成無論哪一邊都覺得很奇特的狀況,這一點最讓我吃驚的其中一個例子是關於結婚禮金的文化,北歐似乎沒有太多禁忌,而我們則是一定要包除了4以外的偶數,但日本則反而是絕對不能包成偶數。對我們來說,偶數代表著是成雙成對的意思,但對日本來說這是代表能被2除盡的數字,會給人離婚分錢的印象,如果單憑著我們自己的常識包禮金給日本人,可能會出大事……
乍看簡單,但其實是三種文化的互相衝擊,不同文化的背後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歷史、地理等等,每次讀起來都讓我覺得很有趣。
困難但有趣的日文
台灣人會日文的比例很高,日文很常是我們選擇的第二外語,記得我在大學時外語系開的日文通識課總是非常搶手,我自己也為了讀日文小說而拼命學了很久,對這個過程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另外記錄起來的備忘錄《 為了閱讀日文小說 》。
因為自己也在學日文,所以對於作者在學日文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與趣事,我幾乎都能感到會心一笑,像是敬語的困難之處、同樣是代名詞,身分性別不同的用法也有所差異。由於我們能夠讀得懂漢字,但其實日本漢字的意義其實與我們也不一樣,例如像「心中」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只是單純字面上的意思,但如果是日文的「心中」則會變成殉情的意思,如果擅自用中文的意思來解讀有時候會產生天大的誤會(笑話)。
像這種語言、文法、文字、用法上的差異在這系列的作品中有很多描述,同樣也會出現我們、北歐與日本文化三邊各不相同的有趣情況,讀起來也是非常有意思。
對我們同樣新奇的瑞典文化
畢竟日本也屬於東亞的一部分,所以有些文化對我們來說並不獨特,因為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一部分,然而與北歐文化就大相逕庭了,每當這種時候,我們便是站在日本文化的角度驚訝原來我們與北歐文化有這樣的差異。
所以這本書其實也能讓我們一窺北歐文化的面貌。像是先天的地理位置上,瑞典本來就是比較靠近北極圈的位置,天氣寒冷日照珍貴,所以發展出與我們很不一樣的風土民情。例如在屋內的裝潢設計,因為日照珍貴所以會喜歡明亮簡潔俐落的風格,而具體的象徵便是IKEA,很標準來自瑞典的明亮風格。
其他像是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重視環保、重視公眾權利、無現金社會……等等,其實能夠很深刻地感覺到與東方文化明顯的落差,當然也同樣也有著不太好的地方,但對於這些優秀且先進的想法,我覺得不只讓人感到新奇,其實也很值得我們學習。
閱畢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