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買書是我從開始看小說以後就一直在摸索的主題。怎麼找到自己想看的書?要去什麼地方買書?可以說是幾乎每週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是想把目前我如何挑選想看的書以及買書的管道做個整理,除了是寫給自己當作備忘錄以外,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如何找到想看的書
想看什麼書,這是個乍聽簡單,但實際上很不好回答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甚至可能連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樣的書。我自己就覺得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好像都有點不太對,感覺最適切的答案是直接參考默者圖書館裡我讀過的書單 。所以這裡想分享的並不是想看什麼書,而是我如何「找到」自己想看的書。
定期檢視「想看書單」
我目前的作法是每週找一天做為固定檢視書單的日子,在這一天確認喜歡的出版社以及作者,看看他們在過去這一週有沒有出版什麼我有興趣的新書。若有感興趣的書,我就加進「想看書單」裡頭,等到慣用的幾個購書管道有優惠時,再從中挑選出想買的書進行購買。
目前我是以星期三為檢視書單日,如果有迫不及待想看的書也會順便訂下來,一般而言大概都會在星期五到貨,下班後剛好可以去取貨,然後星期六、日就有書可以看了。
我不會一口氣把「想看書單」全都買下來,而是視自己的閱讀情況,只買自己能夠在一個月內讀完的分量,如果累積未讀的書太多,我就不會再買新的。這個方法可以確保買書不會變成壓力,也不會從讀書便成囤書,失去原本的初衷。
訂閱出版社與作者資訊
現在FB、IG、部落格盛行,所以基本上可以很容易訂閱追蹤自己喜歡的作者與出版社,從而取得新書出版的資訊。
我自己最常使用的是博客來的訂閱服務,在書本頁面中列出作者與出版社的地方,通常後頭會有「追蹤作者」與「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的按鈕,追蹤之後每當有新書出版便會收到電子郵件,接著我就會立刻把想看的書加進「想看書單」裡頭。
逛實體書店與圖書館
前面提到的方法幾乎都建立在有喜歡的作者或出版社這個前提上,但這世界上新作者與新出版社不斷地出現,要如何從中找出自己的本命是另一個難題。
當然參考購書網站的推薦作品、各大銷售榜或「喜歡這本書的人也喜歡……」這些功能來擴展範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自己也很常這麼做。不過有些時候,我覺得有些書只有在親眼見到、親手摸到的瞬間才能感覺到緣份的,這時候就輪到實體書店與圖書館上場了。
圖書館自不必說,幾乎到處都可以找得到,從學校到各鄉鎮市立圖書館,甚至也有各具特色的私人圖書館。在台灣的圖書館利用率似乎還蠻高的,每次去人都不少,而且熱門的書幾乎都要排上好幾個月,甚至以年來計算。
至於實體書店的話,誠品書店、蔦屋書店、金石堂、墊腳石以及大大小小的個人書店或二手書店,各有各的特色。不過近年來實體書店的經營似乎愈來愈困難,尤其是誠品敦南店熄燈這件事真的讓我很震驚,記得當初我的《山海亂舞》出版時,我還有特別跑到這間敦南店找書並拍照紀念。
在逛書店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不同書店所營造的不同氛圍,這些差異會引領我們走向可能原本自己根本不會觸碰的領域,甚至會開啟全新的視野,圖書館也有類似的效果,所以我認為有事沒事多逛逛書店與圖書館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關於逛書店我有個很深刻的記憶是關於《飄》這本書。
那時候應該還只有大一,在金石堂裡閒逛時注意到這本書,那時候只知道這是西方的經典文學名著,但我沒看過也沒什麼興趣,所以只是純粹出於好奇隨手翻翻,但沒想到,拿起書的瞬間卻有種電流竄過全身的感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總之在那個當下便立刻決定買下來,那些斤斤計較的優惠折扣在這個時刻完全失去意義,腦中唯一的念頭就只有買下它!之後我也因此開始會買一些以前覺得無趣的文學小說來讀,拓展了喜好的範圍。(而且必須老實說,其實還蠻好看的。)
所以,我覺得實體書店與圖書館絕對是必要的存在,即使網路書店當道,能摸得到的實體書仍然是無可取代的存在。
關於我在什麼地方買中文實體書
雖然我偶爾會買日文書,但主要購買的還是中文書,而這之中又區分成實體書與電子書兩種。
購買中文實體書最常用的管道是博客來、讀冊TAAZE、誠品書店與蔦屋書店,前面兩個網路書店是我的使用主力,而後面兩個是我覺得逛起來很舒服的實體書店。
博客來
博客來是我最常用的平台,通常想買一本書我都會先在博客來找,大多數新書應該都找得到,折扣大致也都不差。
不過,找到書以後我通常不會立刻就買,而是會先放在購物車裡頭,搭配它的定期優惠來買。
以博客來為例,它在每個月的7日、17日與27日都有固定的優惠活動,而我自己特別喜歡在7日這一天買,因為這天的活動是滿千九折+OPEN POINT 1.5%的回饋,再加上博客來時不時會送的E-Coupon,可以把省下來的錢拿來多買一本書!
我的SOP:每週三看有什麼想買的新書放進「想看書單」,每個月7日在博客來上搭配優惠活動買書。
TAAZE 讀冊生活
TAAZE 讀冊生活我目前比較少用,但幾年前曾經有段時間TAAZE送的折扣券遠比博客來大方,那時我主要都是使用TAAZE。
TAAZE的創辦人同時也是博客來的創辦人,在某些方面來看,我覺得TAAZE比博客來更專注於「書」本身,單單以購書網站來說,我個人其實是很喜歡TAAZE的。
另外,由於TAAZE有著二手書買賣的機制,所以如果遇到絕版的書籍,我最喜歡來這裡找,大多數情況都能找到書況還不錯的書。如果連這裡都找不到的話,我才會開始尋找市面上的二手書店。
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應該算是台灣代表性的書店,大概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了吧。基本上整間書店的氛圍營造得很舒服漂亮,每次進去都覺得好像連人都變得有氣質起來。
除了書籍以外,也常會賣餐點以及各種很有質感的商品,所以有時候逛著逛著會變成在看耳機或一些生活小物,我覺得是間逛起來很舒服也很有趣的書店。
蔦屋書店
蔦屋書店好像是2017年從日本進軍台灣,不過由於早已久聞它被譽為最美書店的大名,於是我在2014年的時候跑到日本代官山的蔦屋書店逛了一整個下午,真的是會讓人流連忘返的超美書店。從那之後我便對蔦屋書店的印象超級好,在風格上我覺得與誠品稍有不同,非常推薦可以去逛逛看!

關於我在什麼地方買日文實體書
日文書相對於中文書,購買管道比較少一些,但隨著愈來愈多書店加入戰場,其實購買難度也下降了不少。
我自己最常用的管道有淳久堂、紀伊國、安利美特、雜誌瘋以及博客來等等,其中最常去的是淳久堂,其次是紀伊國,第三則是趁著去日本的時候順便在當地的書店買。
淳久堂
淳久堂的日文書很多,涵蓋的範圍很廣,我自己感覺是在雜誌瘋與安利美特買得到的書,這裡應該大多都買得到,就算買不到也能請店家幫忙訂貨,而且日幣的匯率通常比其他書店更接近實際匯率。
紀伊國
紀伊國同樣是以日文書為主,涵蓋的範圍很廣,應該與淳久堂差不多。不過紀伊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文具週邊的商品非常豐富,如果是文具控的話倒是蠻推薦來逛逛。我自己相對比較少去,因為覺得它的日幣匯率有點貴。
雜誌瘋
雜誌瘋因為據點較多,之前有一陣子常在這裡買,但現在主要已經轉戰電子書跟淳久堂了。販售的日文書主要偏向動漫、遊戲、寫真、雜誌這些類型,比較少有一般文學類的書籍。
安利美特
安利美特主要針對ACG的領域特化,之前常趁著逛ACG週邊的時候順便買畫冊或小說,但據點愈來愈少,現在已經很少去逛了。
博客來
關於博客來上賣的日文書其實我還摸不太清楚規則,究竟哪些會有,而又哪些不會有,所以我通常是遇到在淳久堂或電子書平台找不到的書才會在這裡碰碰運氣。
日本當地書店
這是買日文實體書的方法中,我所知道最便宜的方式,完全照著日幣匯率走,不會有匯率太高的問題。只要我有去日本旅遊,我通常都會去逛逛日本書店看看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書,但缺點就是書本很重,會吃掉不少行李重量,所以我後來比起買實體書,其實更常選擇的是電子書。
關於我在什麼地方買電子書
隨著電子書市場的發展愈來愈蓬勃,購買電子書的好處也愈來愈多。過去一直是實體書支持者的我,漸漸地也開始往電子書的領域靠攏,也感覺到愈來愈多電子書的方便之處。
不過,相比於已經存在很久的實體書籍,電子書市場當然還遠遠比不上,在找書的時候也是吃了不少苦頭,經過許多嚐試以後才漸漸找到我自己的方式,以下是我自己比較常用的幾種電子書。
Amazon — Kindle
Amazon作為全球電商龍頭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我主要是買日文電子書,所以連結放的是日本Amazon的網址,只要選擇Kindle Store (Kindleストア)就能找到想要的日文書。
另一個我覺得超好用的服務是Send To Kindle的功能,在申請Kindle帳號之後便會有一個屬於你的電子信箱,接下來只要把電子檔(例如txt, doc,pdf檔等)寄到這個信箱,不久之後便會自動生成電子書出現在Kindle帳號中的電子書櫃中。
我自己很常把自己剛寫完準備開始校稿潤飾的小說寄到Kindle裡,接下來就模擬讀者讀電子書的方式看自己的小說,由於電子書閱讀器與APP都會有註解功能,我會在讀到覺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時直接標起來做註記,全部讀完以後再回到Word上做修正。從《山海亂舞》、《失物咖啡館》到《那時候》全都是用這個方法來校稿,非常方便。

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
Amazon有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種類很多,由於我的主要用途是利用零散時間看小說,所以是直接選擇最輕、最小、最好拿好帶的6吋版本——Kindle PaperWhite。但若你需要看的是工具書、漫畫或畫冊,或者主要使用情境是利用一段完整的時間來閱讀的話,那麼較大的螢幕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樂天電子書 — Kobo
Kobo則是我主力的中文電子書購買管道,一方面是因為Kobo也同樣是起步較早的電子書大品牌,大約十年前我在挑選電子書時便是在Amazon與Kobo間猶豫,最後的選擇是日文看Amazon,中文看Kobo,雖然對Amazon比較有信心,但Amazon對中文電子書的支援實在太差,相比之下Kobo的中文電子書要強大得多,再加上週末常會有買555元送111元購物金的活動,買起來很划算。
Kobo 電子書閱讀器
樂天Kobo也有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種類一樣很多,不過我的購買原則與Amazon Kindle一樣。由於我的主要用途是利用零散時間看小說,所以直接選擇6吋版本——Kobo Clara HD。
購買連結:Kobo Clara HD
Google Play
個人覺得這個電子書平台應該是最不可能會倒閉的,而且在多個電子書平台中,Google Play的價格也相當具有競爭力。不過,它的排版品質我覺得不如Kindle與Kobo好,所以只買過幾本書之後就沒再使用,不過有些在Kindle或Kobo找不到的書,意外地可以在這裡找到,所以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讀墨電子書
讀墨電子書應該是中文電子書平台中做最好的,雖然我個人選擇Kobo來買中文電子書,但這純粹是因為我比較早接觸它,而且樂天的電子書服務做得比較久,我比較不怕它會突然關閉服務。
不過我一直都很喜歡讀墨分享書的設計,可以很輕鬆地記錄自己的藏書並且分享心得,也能夠看得到買了同一本書的人的心得,雖然沒辦法支援日文書籍,但在中文書的部分做得相當完整,與電子書平台與網路書店的結合也做得很方便,之前他們推出電子書閱讀器mooInk讓我非常心動,整體而言給我一種不斷在成長茁壯的感覺。
讀墨電子書閱讀器 —— mooInk
讀墨也有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mooInk,不過我自己還沒有買,但選擇的原則會與Kindle與Kobo一樣選擇6吋的mooInk S。
角川 Book Walker
角川 Book Walker,說到輕小說與漫畫,我想這個電子書平台應該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最強了吧?以角川為後盾,各家輕小說、漫畫出版社旗下的作品大多都有在這裡上架,再加上時常有的優惠以及特有的租書模式,我覺得若主要是買輕小說與漫畫的話,這個平台非常值得考慮!
實體書 VS 電子書,我的抉擇
關於實體書與電子書之間的選擇,大概是買書人一直面對的難題,我自己的態度從開始買書起,到現在其實也經歷過不小的變化。從一開始只買實體書,到後來發覺實體書的收藏與保存實在是頗有難度,再加上某些實體書的入手難度與價格頗高,於是漸漸開始伸手擁抱電子書。
目前我的態度大概是覺得有保存價值或者用電子書不好閱讀的就會想買實體書,如果是應該不會反覆重讀、比較難入手或是價格太高的就買電子書。下面就分成實體書與電子書兩邊來分享我自己覺得它們的優缺點以及我如何做選擇。
實體書
- 優點
- 拿在手中的爽快度高
- 對於快速翻到想看的地方比較快
- 遠離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
- 裝飾用,搭配大書櫃擺在家裡賞心悅目
- 缺點
- 極度佔空間
- 重量重,若有搬家需求會崩潰
- 怕蟲怕潮溼,保存上需要特別注意
- 太久沒碰會積滿灰塵,需常常清掃
- 我的選擇
- 大多數的文學性書籍
- 這類型的書籍在設計裝幀上往往都比較精緻,所以我覺得買實體書也有著購買其設計的意義在,所以我會選實體書。
- 我很喜歡的輕小說
- 這類的輕小說我常會看好幾次,所以我喜歡把它們擺在書櫃裡,只要我想看就能隨手取下來讀。
- 畫冊
- 畫冊的尺寸通常較大,而且實體書的印刷精美,比起看電子紙或手機螢幕,我更喜歡看印刷在紙上的畫。
- 工具書、科普書
- 這兩種書由於尺寸通常比較大,而且常會有圖片,如果要用電子書閱讀器來讀會受限於尺寸,在閱讀上稍微比較不順暢,所以這兩種書我通常會選擇實體書,例如程式書籍或物理的科普書。
- 大多數的文學性書籍
電子書
- 優點
- 一個帳號就可以擁有全世界(千百萬本書),而且不佔重量不佔空間
- 收藏容易,完全不用擔心書況
- 非常適合知道關鍵字時的搜尋
- 用手機或電子書閱讀器便能夠隨時隨地閱讀,能夠有效利用像等車、等人這種零碎的時間
- 在看外語書時,手機APP與電子書閱讀器通常會附有辭典功能,能夠在閱讀的同時輕鬆查詢不懂的單字與句子
- 缺點
- 嚴格來說不算完整擁有這本書籍,如果電子書的公司關閉服務,視情況有可能會再也無法看
- 有些電子書使用自己特別的格式,無法與其他的電子書閱讀軟體共用,例如Kindle
- 對小說與漫畫的閱讀形式支援度較高,但若書本內容排版比較特別的話,很容易有排版跑掉的問題,例如像程式相關書籍、科普書等工具書
- 另一個問題是閱讀器的螢幕大小也會一定程度影響閱讀體驗
- 我的選擇
- 日文書
- 由於可以一邊讀一邊查字典,再加上可以用日本Amazon直接買Kindle的書,比起買實體書來說更加便宜又方便
- 可能只會看一次的小說
- 尤其是像輕小說的類別,由於一買就是十幾二十本,對書櫃空間的負擔實在太重,因此我後來開始改成買電子書
- 買不到實體書的絕版書
- 不只新書找不到,就連二手都找不到的話,我會直接選擇電子書
- 日文書
手機vs電子書閱讀器,這次不用選擇,我全都要
這個項目應該算是電子書的類別,但我覺得這個選擇同樣是個難題,因此決定獨立出來討論。
一般而言,買來的電子書通常搭配對應的APP就能夠直接在手機、平板甚至電腦上閱讀,在這種狀況下會讓人產生一個疑問——電子書閱讀器有存在的必要嗎?
我個人的答案是——有,而且這兩者的使用情境並不是完全衝突,所以我是兩邊搭配著使用。參考上面實體書與電子書的比較,我這裡也列舉一下用手機平板看以及用電子書閱讀器看的差別。
手機、平板、電腦
- 優點
- 操作、翻頁反應速度快
- 彩色介面
- 大螢幕可以享受更大尺寸的畫面
- 直接用手機網路就可以同步書籍
- 由於現在手機幾乎不離身,所以等於是隨時隨地可以用手機讀電子書
- 缺點
- 藍光傷眼
- 耗電
- 出門在外,電力太珍貴,不能被電子書瓜分
- 我的使用情境
- 如果是漫畫、畫冊、工具書這類型的書,我都會選擇用手機或平板看
- 手邊沒有電子書閱讀器的時候
- 我可能會忘記帶電子書閱讀器,但幾乎不可能忘記帶手機
電子書閱讀器
- 優點
- 以六吋的螢幕來說,非常輕巧,方便攜帶
- 價格比手機便宜
- 電子紙非常省電
- 以我的使用狀況可以放著好幾個禮拜都不用充電
- 看起來比較舒服,相對較不傷眼
- 電子紙呈現文字在螢幕上時幾乎不耗電,主要是依靠自然光來閱讀
- 搭配背光,在陽光下也能夠看得很清楚
- 缺點
- 需要WIFI才能同步書籍
- 但若單純只是閱讀則不需要網路
- 目前主流的電子書閱讀器都是黑白的
- 不適合需要較大螢幕呈現的書籍
- 需要WIFI才能同步書籍
- 我的使用情境
- 除了漫畫、畫冊、工具書這類型的書以外,我都會用電子書閱讀器
- 尤其是出遠門的話,為了節省手機的電源消耗,我會盡量只用電子書閱讀器
- 除了漫畫、畫冊、工具書這類型的書以外,我都會用電子書閱讀器
總結
沒想到這篇文章會寫得這麼長,所以在最後把前面的內容做個簡單的總結。
當然時代在改變,許多事情也都會改變,誠品旗艦店關門的消息讓我感到震撼,而二十年前的我也根本沒想過這世界上會有一種不佔空間的書叫電子書,本來最愛用的購書網站折扣突然有一天不再吸引人……彷彿在告訴我們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物就是不存在不會改變的事物。
所以,目前分享的作法之後肯定也會因為那些不預期的改變而更新,不過,若有所變動的話我也會跟著一起更新這篇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要購書管道
- 中文書:
- 日文書:
- Amazon Kindle、淳久堂、日本書店
電子書與實體書的選擇
- 電子書:
- 絕版實體書、日文書、輕小說
- 實體書:
- 很喜歡的書、一般小說、工具書、畫冊
手機與電子書閱讀器的選擇
- 手機、平板、電腦:
- 漫畫、工具書、手邊沒有電子書閱讀器
- 電子書閱讀器:
- 除了漫畫、畫冊、工具書這類型的書以外,我都會用電子書閱讀器
- 日文可以用Amazon Kindle、中文則有樂天Kobo跟讀墨mooInk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