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體 第一部 》,記得是這部作品在得到雨果獎時第一次聽到它的大名,不過那時候的我很少看科幻小說,頂多就是更久以前有一陣子很喜歡看倪匡的作品還有跟風看一些很紅的科幻電影,覺得機器人三原則真是個到處都看得到的概念這樣而已,對於科幻的領域一點都不了解。
不過,這陣子因為想要在《那時候》寫一點跟星空有關的內容而接觸了一些天文相關的書籍,理所當然地,我也注意到科幻小說。在挑選想讀的作品時,可能是因為對科幻實在太不了解,總感覺科幻小說似乎大多都是西方的作品,所以華文背景下的《 三體 》便成為最讓我感到好奇的一本書。
《 三體 》一共有三本,目前還只讀完第一本,不過,已經足夠讓我大開眼界,雖然又是一本很厚的書,之後的兩本也是一本比一本厚,但讀起來真的很有趣,迫不及待想把剩下的兩本也都讀完了!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三體 第一部
- 作者:劉慈欣
- 出版社:貓頭鷹
- 出版日期:2016/01/28 (套書版)
- 語言:中文
《 三體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廣泛而又深入的知識卻又能兼顧吸引人的趣味性
在開始閱讀這部作品之後,我最先感受到的是驚人的知識量,天文物理、相對論、量子力學、社會學、軍事戰略、世界組織、電腦科學……等等,全都以驚人的密度及深度貫穿整本小說,讓我忍不住開始想是不是厲害的作者其實就像魔術師一樣,能夠將手中有限的知識變化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萬千世界。
廣泛而深入的知識,然而卻寫得鮮活有趣,我覺得這代表著作者並不是將知識生硬地吞下又吐出來,而是經過消化以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後,行文之中自然而然展現出來的內容,這讓我想到大學時最受歡迎的,往往都是那些能夠把冷硬的知識融合在生活中講成一個個有趣故事的課程,這本書就有一點那種感覺。
由於我對書中提及的領域大多都不了解,所以對專家來說,也許我其實只是被作者的精湛文筆所迷惑。不過,至少電腦資訊領域是我的專業所在,作者在三體世界中以軍隊透過簡單的舉旗動作來重現出現代電腦的基本運作,這部分的描寫我真的感到佩服,作者等於是基於電腦運作的基本原理從無到有來打造一台電腦,雖然避開許多細節的描寫,但作為一本小說,我覺得很好地拿捏了知識與有趣之間的平衡。
別出心裁的三體遊戲
既然作品叫作三體,當然避不開三體問題,這個天體力學中已知無法精確求解的問題,作者在書中不只試著去描述三體問題,甚至在宇宙中構建出一個三體的天文環境以及在這個艱困環境中努力生存的文明。為了避免突如其來的地外文明讓人感到困惑,作者透過一個名為三體的遊戲,以地球文明能夠理解的方式重現宇宙中那個三體文明曾經經歷過的一切。
在三體遊戲的世界中,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出日落變得無法預測,太陽不一定每天都會升起,出現的太陽也不一定只有一顆或兩顆,太陽不一定永遠與自己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地球歷史上的偉人為名字,每個人都在挑戰預測象徵穩定與發展的恆世紀以及如何在混沌艱困的亂世紀讓文明存續。
這個三體遊戲的世界給人一種自然法則錯亂的荒謬感,然而那些熟悉的偉人名字卻又讓人覺得好像裡頭存在著某種意義,例如看見周文王、牛頓、哥白尼、秦始皇……等歷史巨人,我們就會忍不住期待他們所做的一切將會指引我們方向。於是,從頭到尾就是給人這麼一種摸不著頭緒但又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吸引著自己去了解它的感覺。
與地球截然不同的三體文明
作者所塑造的三體文明一直很吸引我,明明是個陌生的世界但形象卻躍然紙上,其關鍵在於作者並不直接描寫這個文明作了什麼,而是透過它們生活的三體環境來描寫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些什麼,這種必然如此的感覺讓人覺得他們彷彿是真實的存在。
在三體文明中,為了因應艱困的環境,它們將大量資源都投入在天文領域以及生命的存續上,徹底捨棄了個人,所有一切都以群體的生存為目標,在這樣的狀況下,三體變成一個集權式的、軍事化的、冷靜理性的文明完全是再合理不過的發展,也因此他們不具備享樂、藝術等知識,部分個體存在著對這方面的嚮往,不存在謊言的溝通也成為他們在面對地球文明時的一大弱點。
因為環境而讓他們有了遠勝於地球的文明,但也因為環境讓他們有著害怕地球文明的弱點,當三體與地球接觸時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光只是想像便已經讓人非常期待。
閱畢小感
本來有點擔心科幻小說讀起來會太過生澀難懂,但《 三體 》在這方面拿捏得恰到好處,雖然有不少知識我還是看得一知半解,不過小說的重點終究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地球文明與外星文明的碰撞、面對全體人類共同的危機我們究竟會如何反應,光只是這些內容便已經讓人讀得欲罷不能,雖然還有後面兩部曲沒讀完,但單憑這第一部曲便已經讓我相信這會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