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蚱蜢 》,毫無疑問,買這本書的理由就是因為它的續作《瓢蟲》,那種把個性鮮明的角色放在一起的群像劇手法深深吸引了我,所以看完的當下就立刻訂了它的前作《蚱蜢》。
這部作品的主角之一是在《瓢蟲》也出現過的鈴木,在續作中顯得有些神祕高深莫測的感覺,但在這裡卻總給我一種傻氣憨直然後幸運值點滿的感覺,再搭配能夠說服人自殺的「鯨」、年輕氣盛又聒噪的「蟬」以及專門推人被撞的殺手「槿」,一樣是個性迥異的主角圍繞在同一起事件中展開的一場荒誕而又有趣的相殺,完全不負期待。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蚱蜢
- グラスホッパー
- 作者:伊坂幸太郎
- 出版社:獨步文化
- 出版日期:2020/10/31
- 語言:中文
《 蚱蜢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把搞不清楚狀況的笨蛋丟進戰場裡
我才不會去想早餐到底吃了多少這種無聊問題。站在食物前,我只會問:「想不想吃這個?」
因為已經先讀過《瓢蟲》,所以回過來讀殺手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蚱蜢》時,真的會不由自主地拿這兩部作品來比較。《瓢蟲》可以說是把一群怪人丟進一輛火車上的故事,主角是個實力超群但運氣不知道該說好還是說壞的怪人;《蚱蜢》則似乎顯得更加自由,只憑藉著一場車禍就將所有怪人的行為收斂在同一條線上,而主角則是個普通的老師但運氣好到讓人不得不相信天公疼憨人這句話。
以故事性來說,我其實更喜歡《瓢蟲》一點,也許是因為世界觀基本上收束在一輛列車上,角色間的碰撞幾乎都是無厘頭的失控,意外性與趣味性都很高。不過,《蚱蜢》在角色的內心著墨更多,他們的行動都是基於自己的想法,所以能夠用一場車禍將裡頭所有角色的行動全都串在一起實在很厲害,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似乎比《瓢蟲》還要困難。
要說最不可思議的大概還是裡頭應該算是最主要角色的鈴木,在《瓢蟲》裡頭,我一直以為他雖然是個補習班老師,但實際上是個莫測高深的神祕人物。結果看完以後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個神經有點大條的平凡老師,頂多就是幸運值點到滿了,所以才能在眾多殺手環繞的環境下還能安然存活下來,這一點我甚至覺得比瓢蟲在列車上遇到的那一連串不知道該說倒楣還是好運的事件還要更加不可思議,不過可能也是因為平凡,所以他的行動在這個滿是怪人的世界裡反而顯得奇怪。對於其他怪人,感覺我都已經是抱持著反正這些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奇怪的心情,然而唯獨對於鈴木一直有一種,好像有點能夠理解但仔細想想果然還是很奇怪的奇妙感覺,就是這樣一個平凡但又很特別的角色。
無論是誰都想要尋求自我的認同
每一個人其實都想死。
前面提到《蚱蜢》更加著重於角色的想法以及隨之產生的行動,在整個故事中每個角色都有不少與自己內心的對話,每個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都帶有某個方面的迷惘,在車禍事件發生之後圍繞著它所展開的思考與行動背後都伴隨著尋求自我的過程。
鈴木是因為亡妻之死而踏上復仇之路,最後選擇要活得像樣一點。蟬則是一直覺得自己像個人偶般被束縛,但卻沒想到其實自己一直被保護著。鯨是個光是看著別人就能讓人想要自殺的另類殺手,明明從未真正弄髒自己的手卻反而背負著比誰都更沉重的枷鎖,也許他自己本身就是絕望與迷惘的深淵,以至於每個見到他的人都會被勾起心中最負面消極的想法,在整個故事中不斷地想要清算過去,為此想要殺死鈴木、蟬與推手,然而,我想他真正想要清算的人也許是自己吧?
每一個人其實都想死這句話總覺得有一點點中二的感覺,不過在讀完之後,看到他們各自所迎來的結局,我漸漸有種感覺,這句話是否也意味著每個人都在尋求活下去的理由呢?而最終,還活著的鈴木成為那個找到答案的人——為了亡妻而活。
成群的蚱蜢叫蝗災,那成群的人類是?
不管是什麼生物,只要群聚生活,形態就會逐漸改變。變得黝黑、急躁、殘暴。等到回過神來,已經變成了飛蝗。
槿,也就是推手,他應該是裡頭最特別的殺手了,殺人手法是推人去給車撞,同時也是提出「蚱蜢」這個概念的重要角色,雖然沒有太多關於他內心想法的描寫,不過關於「蚱蜢」的描述讓人印象深刻。
蚱蜢,又稱蝗蟲,當它們生長在同類密集的地方,就會變成一種叫「群生相」的狀態,變得黝黑、急躁、殘暴,不知不覺問成為「飛蝗」,大批移動,蠶食作物,連同伴的屍體都吃……就跟人類一樣,只要住在擁擠的地方,就會變得異常。把人類比作飛蝗的描寫實在有些恐怖,不過仔細想想又覺得好像有其道理,當人形成群體以後總感覺有許多事情變得瘋狂,明明是詭異至極的謬論,只要大家都這樣說就是正論。
相對於鯨、蟬與鈴木的故事都是著重於自身想法的描寫,推手的著眼點是更大的群體,而殺手彷彿就像飛蝗的具現,人類的群體中開始出現了殺害同伴的個體,然而他們卻也不斷迷惘著,甚至就連推手也是一心希望能過著平凡和平的生活,每一個單一個體明明都能正常運作,但聚集起來卻變得瘋狂,也許這才是世界的真面目。
閱畢小感
雖然場景不像《瓢蟲》局限在一輛列車上,不過作者仍然漂亮地把這些角色的故事收斂在一條線上,最終把所有伏筆完美回收,不得不說這種故事真的是伊坂幸太郎的拿手絕活。對比於故事性強烈的《瓢蟲》,我覺得《蚱蜢》有著更多對自我的思考,對於自我與群體的探討相對深入得多,以殺手荒謬的世界觀揭露出來的反而是原來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荒謬,這種將真實隱藏在戲謔之中的設計真的是非常巧妙。
這部作品在我心中……
- 個性鮮明的角色、荒謬的情節構成了一個有趣的殺手世界
- 以蚱蜢來形容這個世界的譬喻相當有趣
- 看一個憨直的平凡人在這個明顯不搭嘎的世界生存給人蠻新鮮的感覺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