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瓢蟲 》,雖然之前就知道伊坂幸太郎有寫跟殺手有關的系列,不過一直都沒有想買來讀的契機。結果前陣子在Netflix看《子彈列車》時一直覺得有種既視感,感覺有點像是伊坂幸太郎的殺手系列作品,但卻不知道為什麼會是由西方的演員當主角?後來上網搜尋了一下才知道,這部電影的原作果然就是伊坂幸太郎的《瓢蟲》。(不過我覺得電影也拍得很棒,除了小說以外也很推薦電影!)
以倒楣透頂、再簡單的工作都會因為意外而變成地獄難度的殺手七尾為主角,綽號瓢蟲的他為了一件本應「簡單」無比的差事上了列車,然而當這輛列車上聚集了水果殺手二人組、為兒復仇的父親、喪心病狂的極惡國中生、不知道誰帶來的毒蛇以及好幾個隱藏在暗幕裡的殺手時,就注定了這次的工作也同樣不會只是拿了行李箱下車這麼簡單……
其實這應該算是殺手系列的第二集,第一集的《蚱蜢》還在從博客來送來的路上,換句話說,我第一集都還沒讀就直接看了第二集,以主線劇情來說其實完全沒問題,前作的角色在第二集裡與主線的關聯並不太大,大概是類似彩蛋的存在,如果先讀過第一集會覺得有趣,但沒讀過也不會有閱讀上的困難。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瓢蟲
- マリアビートル
- 作者:伊坂幸太郎
- 出版社:獨步文化
- 出版日期:2021/03/06
- 語言:中文
- 其他:
- 《子彈列車》原著小說
《 瓢蟲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鮮明到讓人一看就能記住的角色
「怎麼,不好吃嗎?」
「是很好吃,可是我才剛吃,店就真的爆炸了。」
腦袋有病、我行我素、詭異怪癖……這樣的怪人在一般小說中出現一、兩個就已經足夠讓人印象深刻,但這部作品一口氣出現一堆,或者應該說,這作品的世界觀裡淨是怪人,怪到讓人印象深刻,幾乎是出場的短短幾行就能讓人迅速找到記憶點。
倒楣到不行的主角「瓢蟲」、不知道是故意還是少根筋的工作仲介「真莉亞」、喜歡讀書的「蜜柑」、喜歡湯瑪士小火車的「檸檬」、小小年紀就滿腦子有病的國中生的「王子慧」、大概是裡頭最正常的混混爸爸「木村」,除此之外還有好幾個在故事暗中活動的角色明明沒出現幾幕卻也有著鮮明的存在感,不只是奇怪還很有趣,無論善惡黑白,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
不過我覺得厲害的不僅僅只是把角色設計出來,更厲害的是從頭到尾貫徹人設,並且將人設與故事完美地融合為一體,完全沒有那種硬把人設塞進故事框架中的生硬感,也沒有因為故事發展需要而讓人設走偏的崩壞感,單單只是對角色的掌握力就已經讓人非常佩服,完全不愧於「鬼才」之名。
近乎失控的混亂,而韁繩牢牢握在作者手中
七尾直盯著箱子裡,雖然只有一瞬間,但他有種蜜柑和檸檬正咧開大嘴,朝他說話的錯覺。「看吧,我們復活了!」他看見了洋洋得意的表情。
把一群難以操控的怪人丟進一輛列車裡,這是個光看就很吸引人的發想,但也是我覺得非常難嚐試的主題。第一是怪人的設計本身就已經非常困難,我覺得需要的不僅僅是想像力,也需要有對周遭的觀察力,否則如果只是一味地把角色設定得很奇怪卻因此失去了人味,那也就失去了怪人的魅力,換句話說,就是要夠怪又不能讓人覺得在胡說八道。
其次,怪人與怪人的碰撞本身就已經很難掌握他們之間究竟會爆發什麼樣的火花,而這故事、這世界觀下的怪人根本是成打的出現,光是要設想他們相遇時會發生的狀況就已經足夠困難,更別說還要在維持人設的前提下推進劇情發展,這部作品感覺從一開始就是以地獄難度等級在打怪。
在讀這部作品時,我覺得一開始作者就像是把手中的韁繩放鬆,把怪人們放進列車裡,慢慢地怪人之間的接觸產生了無法預期的連鎖反應,直接讓這輛列車變成一個荒唐逗趣的黑色鬧劇,然而就在我以為整個場面已經陷入無法挽回的失控時,才發現作者手中的韁繩還握著,而且慢慢地收攏,最終將伏筆回收,完美收場,對人物與劇情的掌握力真的是無可挑剔。
MariaBeetle,完美回收的伏筆
背負著聖母瑪利亞的七苦而飛,所以瓢蟲叫做Lady beetle。
這個故事真的安排了很多伏筆,劇情的發展往往在某些小地方早已有所暗喻,例如說我很喜歡檸檬以湯瑪士小火車的角色來提示兇手的橋段,原本以為只是為了人設有趣而設定的喜好卻意外成了重要關鍵;或者是水果二人組的檸檬與蜜柑最後以如此特別的形式再次出現在主角面前實現了他們先前的戲言,讓人覺得即使到了這種時候,他們還是讓人好氣又好笑;隱藏在列車上的蜂雖然只能間接從主要角色們所遇到的狀況來推斷其行動,然而他卻實質影響著整個劇情……結尾的發展甚至讓我覺得,該不會蜂走的路線才是真正的主線劇情吧?
裡頭的伏筆多不勝數,不過我自己最喜歡的就是主角「瓢蟲」這個綽號本身的意義,英文叫做Lady Beetle,而Lady則是聖母瑪莉亞,這個名字對應到瓢蟲的人設真的是再適合不過。瓢蟲在故事的一開始是以被不幸女神眷顧的形象登場,扮演其仲介人的則是日文發音與聖母瑪利亞一樣的「真莉亞」,從瓢蟲的抱怨聽起來可以發現他幾乎都是在接了真莉亞交代的「簡單」任務以後因為各種意外捲入地獄級的麻煩裡頭。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我覺得瓢蟲的倒楣從某個角度來說也許反而是種幸運,因為他總是能在漫天的麻煩中順利存活下來,並且幾乎都能夠讓一團亂的事情順利解決落幕,讓我在最後突然覺得,也許瓢蟲真的就是背負著聖母瑪利亞的七苦而飛……也說不定。
閱畢小感
其實之前就有讀過伊坂幸太郎的作品,像是《反蘇格拉底》與《死神的精確度》,對他的印象就是很擅長群像劇類型的故事,能夠同時駕馭各種形象獨特的角色,而且總是能夠完美地將故事中埋下的伏筆一個個全部回收,是個讓人充分感覺到才能存在的作家。而我對這部作品的感想其實非常簡單,它就是一個能夠完美體現作者這些才能的故事,大推!
主題標籤
- 形象鮮明的角色群像劇
- 一群怪人湊在一起發生的逗趣故事
- 大大小小的有趣伏筆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