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浪擊而不沉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另一本有點導讀性質的作品《梵谷與日本》,裡頭主要針對梵谷一生的足跡與心路歷程來描寫,在過程中時常會提到一位對日本美術在巴黎的推廣有著巨大貢獻的日本人。雖然沒有證據,但作者認為他們在同樣的時代處於同樣的舞臺,很難想像他們彼此之間沒有接觸,《浪擊而不沉》便因此而生。
在史實資料的基礎上再添上幾分浪漫的想像,在那個印象派還不被人接受的年代,想像也許林忠正與梵谷曾經在巴黎這個舞臺上有過交集,甚至兩人在精神深處有所共鳴,同樣是巴黎的異鄉人,同樣有著不被巴黎所接受的經驗,看他們如何在滔天巨浪的船中挺過絕境的風雨。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當代的西洋美術,見證日本美術是如何影響新一輩的畫家,同時也迎來美術史全新的一頁——印象派的誕生。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浪擊而不沉
- たゆたえども沈まず
- 作者:原田舞葉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9/09/03
《 浪擊而不沉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浮世繪與西洋美術的結合,印象派的誕生
只憑畫家一時的「印象」作畫,低劣得簡直不配稱為繪畫,只不過是「印象」罷了。
他以前壓根沒想過浮世繪能有甚麼價值。他向來輕蔑地以為浮世繪就是用完即丟的廢紙。日本人對於浮世繪的看法想必都是如此。
這是一個學院派美術為主流的時代,繪畫的主題幾乎都是歷史畫、宗教畫、神話,謹守遠近法、黃金律等一切規則,精心構築出精巧完美的畫,所以在當時無論是日本浮世繪或者是印象派全都被視為不入流的東西。然而時代渴望著從束縛與規矩中解放,人們嚮往自由,而那些美麗的事物即使遭受打擊貶抑,總有一天仍然會綻放出它們應有的光芒。
就好比浮世繪,當時在日本被當作是包碗盤用的廢紙,然而當它遠渡重洋來到西方時,西方的年輕畫家們卻從中看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窗——鮮明的用色、極端的遠近法、無視比例的大膽構圖、自由而貼近生活的主題……在在都是當時西洋美術中所不存在的事物,也因此啟發了印象派的出現。
印象派是帶來改變的第二扇窗,以西洋美術為根基成長的畫家們在汲取了浮世繪的特色以後,以他們各自的方法找尋他們心中理想的繪畫,雖然主題與手法上各有不同,但大抵上都是更加貼近生活的主題,比起學院派嚴肅正經的題材,印象派開始畫巴黎的街道、街角的咖啡廳、工作的婦人、郊外的風景……等等,西洋美術自此開始漸漸產生變化。
而梵谷的畫則是第三扇窗,他的畫同樣融合了日本畫的技法,然而又與當時印象派的風格頗為不同,更加激烈,像是用生命在吶喊一樣,每一筆顏料都像是使盡全力在與畫布在對話,雖然同樣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主題,但總給人一種迎頭一記重擊,狠狠敲在心頭的震撼感。
在讀完《梵谷與日本》之後,其實已經稍微知道一點關於浮世繪、印象派與梵谷之間的關係,而在這本書中更是直接以日本畫商為主角,更直接地面對這個學院派與新潮流之間充滿矛盾的時代,現在這麼受人喜歡的印象派與梵谷,在當年其實都走過一段非常艱難的路。
第一扇窗子,是日本的美術。第二扇窗子,是印象派。而第三扇窗子——那正是文森.梵谷的作品。
日本與歐洲的碰撞
如果始終待在日本,縱然習得外國的學問,終究也只是井底之蛙吧?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從日本來到法國發展的日本人重吉,他投靠了昔日在日本的學長林忠正,在他經營的畫廊中工作,故事便是由此開始。雖然重吉這個角色似乎是虛構出來的,但林忠正就真的是歷史有名的人物了,在那個連出國都不容易的年代,他可以毅然決然放棄即將畢業的大學學業,只因為有了可以去法國的機會,而法國甚至不是當時日本主流的出國國家。
但是,鎖國已久的日本渴望西方的學問,僵化的西方也同樣嚮往著東方新奇的事物,而當他們彼此相遇時便會激盪起很不一樣的火花,我想,在這本書中看見的就是一個渴望突破帶來嶄新事物的年代。
東方的浮世繪來到西方的畫家面前,東方的日本人來到西方的巴黎,東西方迥異的價值觀與文化也隨之產生碰撞與融合,前者迸生的是印象派、是梵谷,而後者帶來的則是改變。
林忠正從日本帶來了大量的浮世繪,將日本美術的偉大之處推薦給巴黎,同時他自己也不因身為日本人而自卑,不卑不亢地加入法國的社交圈,贏來了尊重。而甚至,在這本書中的林忠正還影響了印象畫派的畫家與梵谷,雖然不知道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過林忠正與高更、梵谷的對話,但他對法國美術帶來的影響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日本的美術,為新的藝術家……為文森.梵谷,帶來了光明——對此,我感到很驕傲。」by 林忠正
即使歷經風浪也絕不沉沒
即便在浪濤中搖擺不定,巴黎始終不沉。
在這本書所描述的主要角色裡,幾乎每一位都緊扣著《浪擊而不沉》這個書名主題,其中尤以日本人的林忠正與荷蘭人的梵谷最為強烈,我甚至覺得他們兩個在某些方面非常相像。
林忠正是個擁有強烈決心與絕對行動力的人,心中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絲毫不留戀於眼前的近利,只要能達成目標,再辛苦他都會毅然決然往前衝,雖然在書中鮮少描寫到他遇到的挫折與打擊,然而我覺得這也許只是因為作為一個身在異鄉的日本人,他必須要比誰都站得更加筆直才能夠在這個地方生存下去,而我覺得他肯定是在梵谷的身影中看見了那個同樣痛苦掙扎著的自己。
相比於林忠正,梵谷活得更加艱難辛苦,他的人生彷彿是一段崎嶇又泥濘的路,一路走來連要稱為跌跌撞撞都有點太過客氣,在讀到關於他的經歷時總有種他根本是在泥巴中打滾掙扎,依賴弟弟的支援維生,明明沒錢卻又愛把顏料錢拿去買酒喝,老實說他給我的感覺根本是個無可救藥的無賴。不過即使如此,他始終沒有放棄畫畫,即使他的畫太過超前時代,當時的人們都還不能理解,即使再痛苦,他也依然持續作畫,不斷汲取養份變得愈來愈強悍,而最終他終於畫出《星夜》,畫出他最想畫的東西,也成就了一個時代。
除了林忠正與梵谷之外,其實像梵谷的弟弟西奧也一樣,他的一生都在支持哥哥梵谷,為了扛下經濟的重擔,他只能隱藏自己真正想賣的畫,昧著心意把學院派的畫推銷給有錢人家,夾在想做的事與該做的事情之間,也許他的生活過得比梵谷體面,然而他內心的痛苦與堅熬應該也不在梵谷之下,而且宛如梵谷半身的他甚至在梵谷死後不久也跟著與世長辭了……
浪擊而不沉的巴黎,即使再痛苦也堅定邁步前進的人們,我想這是我在這本書中覺得最感動的部分。
正因如此,即使再怎麼痛苦的時刻,我的畫也堅定不變。by 文森.梵谷
閱畢小感
這本書講述的不僅僅只是梵谷,而是一群浪擊而不沉的人,不只是帶來日本畫的畫商、帶來嶄新畫風的梵谷、為支援哥哥不遺餘力的西奧,我覺得帶來印象派的畫家們與繼承梵谷和西奧遺志的喬也全都是在艱苦之中昂然挺立的人。
雖然印象派在現代來說已經很受歡迎,但他們當初也是被視為違逆主流的不入流畫派,而深受人們喜歡的梵谷,當初也是活在一個世人還無法接受他的年代,這本書將他們的掙扎與痛苦描繪出來,但也因此讓他們的努力與堅持更加觸動人心。
浪擊而不沉,大概已經沒有比這更適合這本書的書名了。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