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明威:最後的訪談 》,在逛網路書店時突然注意到這本書,心裡想著海明威對於寫作似乎有許多很有趣的堅持,像是冰山理論就真的讓我相當震撼,也成為我一直想要實現的目標,但除此之外,想必這位文豪應該還有更多可以學習的地方吧?於是,我就買了,雖然看似考慮了很多,但實際上整個考慮過程可能只花了三秒鐘。
私生活低調而且又不喜歡談論自己作品,認為這是評論家工作的海明威,這本書裡收錄的應該是在他一生中少有的幾個訪談記錄,能理解海明威對於文學創作的某些堅持與信仰,也完全能感受到這位文豪究竟有多難搞,這些訪談者能夠問出這麼多訊息,想來也真是厲害。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海明威:最後的訪談
- Ernest Hemingway: The Last Interview: and Other Conversations
- 作者:海明威
- 出版社:大寫出版
- 出版日期:2022/11/14
- 語言:中文
《 海明威:最後的訪談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寫作的訣竅
只要我清楚停筆處的後面會發生什麼事,就能接著寫下去。只要能起頭,就沒問題。
雖然不喜歡談論自己的作品,但海明威仍然分享了不少自己在創作上的訣竅。由於我自己也時常在寫,所以有些內容真的讓我很有共鳴,尤其是談到在創作長篇作品時總是會在寫到覺得自己還能寫下去的地方停筆,隔天從停筆處往前一點的地方重新讀過一次,然後就能夠順暢地繼續創作下去。我忘記之前在哪裡也看過這種技巧,或許其實出處根本就同樣是來自海明威,總之,我實際試過,這真的是最有效能讓自己在隔天執筆時順利從昨天斷掉的地方接上的方法,而不會卡在那裡,想不出後面究竟要做什麼,回過神來又變成在逛網頁、打電動。
另外也有我一直以來都感到困惑的問題終於得到解答,例如我一直很好奇在創作一部長篇小說時,真的需要完全掌握故事會怎麼發展以及結局會是如何嗎?一直以來,我總是覺得應該要把整部作品架構完,確定結果之後才能動筆,然而實際上,我從未真的做到過,每次以為自己已經把大網與情節設計得足夠仔細,然而只要一動筆,人物與故事就好像會開始自己成長改變一樣,到最後,結局幾乎都跟自己原先想的不一樣。這種理想與實際的落差常常讓我覺得有些無奈,也不知道究竟這樣下去好不好。不過,原來文豪也一樣,雖然原則上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故事總是持續在發展,而他則是邊想邊寫,也許這其實並沒有對錯,只要最後能夠寫出自己想要的作品,那就是對的。
其他還有不少在寫作時的一些小癖好或習慣,有些看起來有其道理,也有些看起來比較像是某種寫作上的儀式,蠻有趣的,原來即使是文豪,在面對寫作時也跟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有著一樣的共同點。
寫作的心法
你真正了解的東西,就算略去不寫,還是會在字裡行間表達出來。
除了能夠看到海明威在寫作時會有的一些方法或習慣,在關於靈感與創作這件事情上,這幾則訪談裡頭其實也有不少有趣的內容。對我來說,其中最經典的當然是冰山理論,只要是真正了解的東西,就算略去不寫,還是會在字裡行間表達出來,只寫讀者有必要知道的內容,不作過多的解釋與修飾,就能讓作品的文字在變得精鍊的同時又蘊含著飽滿的意義,這是我一直很想憧憬的境界,希望自己作品裡的冗言贅字能夠漸漸減少。
其中還有個讓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訪談中的海明威一再迴避談論自己的作品,箇中理由似乎是因為他認為這件事會扼殺寫作,讓寫作有所損失。老實說,我有點一知半解,好像能夠體會他在說什麼,但仔細想想又說不出所以然來,不知道這究竟是文豪在經年累月的創作之後所得到的心得,抑或只是類似一種儀式與信仰。
如果硬要說的話,我在想這會不會是類似一種作者就該用自己的作品決勝負,想說的話就應該要透過作品來說,如果還得要另外對自己的作品做闡述的話,會不會其實有點像是在向觀眾解釋自己笑話的笑點這種感覺?說是這麼說,我自己雖然沒有那麼想要解釋自己的作品在寫什麼,但也沒那麼抗拒,大概是我的道行還遠遠不足吧。
對於自己作品的閱讀與評論
想要讀我的任何作品,那就以獲得閱讀的樂趣為目的。如果有其他發現,那都是你在閱讀以前就有的想法,以為自己靠閱讀獲得的。
愈是不想談論自己的作品,大家當然就會愈好奇,在訪談者的各種技巧性的詢問之下,海明威依然沒有談論太多關於作品的事,不過多少還是透露出些許關於他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態度。
首先,就像之前他一直強調的,他不會解釋自己的作品究竟在寫什麼,因為這是評論家的工作,甚至還用了驗屍這種形容詞,完全感覺得出他究竟有多抗拒去做這件事。基本上,他認為愈是厲害的作者就愈少談論自己的作品,想了解作家,就親自去讀作家的作品。關於這點,我覺得自己多少能夠理解,所謂創作就是作者的技藝,想說的話、想表現的東西就應該以小說本身決勝負,如果還需要另外解釋的話,總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太對勁。
不過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海明威看待讀者閱讀作品這件事情的想法,原來最重要的事情並非想傳達什麼,而是樂趣,如果在樂趣之外還能有所收穫的話,那也是讀者自己早已擁有的東西,只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被喚醒,卻以為是因為作品而學到的東西。這真的是很有趣的觀點,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原來其實只是重新想起了腦袋裡本來就擁有的東西嗎?總覺得,應該不全然如此,但似乎也有其道理。
確實有些時候在閱讀的過程中,故事裡的某些事物會勾起某段過往的回憶,然後結合成為某種全新的體悟,這種時候似乎可以說,閱讀本身更像是另一種角度的指引,讓我們看見心中某些事物的另外一面,而且,是僅屬於自己才能夠得到的體驗,甚至連作者本人都不見得能夠得到同樣的體悟,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閱讀所獲得的東西果然是本來就存在自己的心中吧?
閱畢小感
雖然說想認識作者就應該去讀他的作品,但如果只看作品的話,海明威在我心中的形象大概會是個冷酷話少、不茍言笑的硬漢,至少在讀了這本訪談錄以前,我完全想像不到原來他其實是個有點可愛腼腆但也有點頑固的「老爹」,總覺得如果實際見到他的話,說不定比起文豪,我會覺得他更像是海邊漁村每天駕船捕魚的老爹。想像著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壯漢,窩在一個小房間裡,用奇怪的姿勢一點一點地寫出如此簡潔精鍊的完美作品,感覺真是不可思議。
這部作品在我心中……
- 原來小說之外的海明威是個可愛又頑固的老爹。
- 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寫作訣竅,也有許多應該不用學但卻很有趣的小習慣。
- 閱讀的目的是樂趣,如果有所收穫,那也是我們本來就有的想法。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