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瑪雅三千年 》,在開始想要讀一些跟瑪雅文明相關資料時,有一部分找的是偏娛樂性質的書,例如《漫畫圖解系列》,另一部分找的則是比較嚴謹一點的參考書籍,例如《馬雅:被誤解的中美洲文明》以及這本瑪雅三千年。
說起這本書真的是完全無話可說的厲害,內容豐富、全面又紮實,從瑪雅人的生活、地理環境、心理生理、社會狀態、政治型態、戰爭習俗、文化風俗、宗教信仰、農業商業、天文曆法……等等全都講了一輪,而且都不是蜻蜓點水式的帶過,不只用了一堆表格來呈現各個年代、各個地域、各個民族的差異以外,還有一堆考古照片來對照,一本書感覺就已經是好幾本書加起來的份量。
對我來說,讀這本書真的是巨大的考驗,我本來就對瑪雅文明不算很熟,裡頭一堆陌生的專有名詞看得我一頭霧水,常常要回頭去找先前已經解釋過的段落或是圖片來對照。記得我應該是從去年年末就開始讀,一直到前一陣子才終於念完,念了足足半年的時間,而且即使現在已經讀過一次我依然覺得自己根本還是一知半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未來真的要寫跟瑪雅文明有關的故事,我一定會再回來翻這本書,因為它的內容比我之前讀的所有跟瑪雅文明有關的書加起來還要豐富好幾倍……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瑪雅三千年
- The Ancient Maya
- 作者:西爾韋納斯·莫利
- Sylvanus Griswold Morley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1/11/01
- 語言:中文
《 瑪雅三千年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瑪雅人的國家與民族
龍卡坦人非常慵慨好客,無論是誰來到他們家裡,都會受到熱情的招待,主人吃什麼,客人就吃什麼。要是沒有招待客人的飲食,他們就會去鄰居家借。如果在旅途中遇到同行者,他們會把食物拿出來一起分享,哪怕留給自己的很少。
由於我自己還遠遠無法說真的已經了解這本書,所以在這裡打算以記錄的形式把這本書大概講了什麼樣的內容寫下來,至於內容細節因為真的太豐富,如果有興趣的話非常建議找這本書來讀一讀。
作為介紹瑪雅文明的開端,這本書用了兩個章節的篇幅介紹了瑪雅位於什麼樣的地方、說著什麼樣的語言、吃著什麼樣的食物、生活在什麼樣的制度下、平常在想些什麼、有什麼心理特徵、信仰著什麼、樣貌與身體特徵與現在人有什麼不同、古瑪雅人與現代瑪雅人又有什麼差異,同時也附上地理地形圖讓人更能想像瑪雅人生活的環境以及那樣的環境可能會形塑出什麼樣的文化,並且以圖表清楚整理出各種如使用語言、人數、外貌特徵等數據,揭開那層古老神祕的面紗,為那份朦朧不清的圖像勾勒出一道清晰的輪廓,很適合作為接下來深入介紹的前言。
老實說,前兩章所帶出來的這些資訊就已經讓我覺得非常龐大,讓我看得頭昏眼花,但也不得不說,在對於瑪雅文明的各種介紹中都改變了我過去對瑪雅文明不熟悉甚至是錯誤的認知,例如他們其實非常愛乾淨,非常重視個人的清潔,然而對於居住環境卻似乎沒那麼要求;又或者作為忠實的宿命論者,瑪雅人並不怕死,認為該來的就一定會來;雖然不信教,但卻很迷信,深信某些夢與預兆是死亡的象徵。光只是前兩章的前言就學到不少新東西。
瑪雅的歷史
奇琴伊察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離伊薩馬爾10里格,巴亞多利德11里格。據說這裡由三個首領統治,是從西方來到這裡的三兄弟。他們非常虔誠,建造了非常漂亮的神廟,並且都沒有妻子,過著非常純潔的生活。後來其中一個去世或離開了,剩下的兩個人因為有失公允和行為不檢而被處死……印第安人相信伊察人占領了奇琴伊察,那裡出了一位名叫庫庫爾坎的偉大統治者。
瑪雅的歷史只能從少數的考古資料來推測,在第三章的開頭將整段瑪雅歷史畫分成三個階段——前瑪雅、古帝國、新帝國。新帝國時期的最後結束於1697年,西班牙摧毀了伊察人的勢力,將最後一個獨立的瑪雅政治實體置於西班牙國王統治之下。在書裡還提供了一張清楚的表格,將三個時代又再各自細分出幾個不同的時期,並且標以瑪雅長紀曆的年份與西元年來作對照,以當時陶器與建築特色作為標記,讓人更容易記住這些時代的樣貌。
古帝國時代基於雕塑風格的差異而再被細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中期和偉大時期。早期可以視為是瑪雅文明的興起和傳播時期,在這個時期出現許多紀念碑,各城市會在重要日子雕刻紀念碑,也因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錄,同時也發現各種建築、陶器風格在城市之間傳播的現象。中期則是鞏固並發展之前的文化成果,先前的傳播讓各城市一點一點地積累創作的養份,在這個階段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深入。而後期則進入古帝國的黃金時代,建築、陶器、雕塑等藝術都達到了頂峰,當時所到達的美學水平是甚至連新帝國時期都追不上的程度,而在絢爛過後迎來的就是衰亡,不過目前原因仍然沒有定論,有地震說、氣候變化說、瘧疾和黃熱病說、戰爭說以及農業崩塌說,而這本書似乎較為傾向相信農業崩塌說。
新帝國時代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普克\瑪雅文藝復興時期、墨西哥時期以及衰落時期。在普克\瑪雅文藝復興時期裡,由於一個政治聯盟組成,使得當時的龍卡坦北部瑪雅人上升到了一個新的文化高度,少了城邦風格的地方性,但卻有了自身文化靈感的新來源。到了墨西哥時期,由於以奇琴伊察為代表的東部地區與以瑪雅潘為代表的西部地區長期存在的政治與經濟衝突,瑪雅潘的科庫姆家族與墨西哥人合作打敗了奇琴伊察,使得瑪雅潘在接下來的兩個半世紀成為龍卡坦北部的主要城邦。而在衰落時期,龍卡坦半島遇到了許多災難,一是瘟疫,一是西班牙的入侵,再加上在墨西哥時期所埋下的家族內亂種子,最後結束於西班牙的侵略。
在新帝國的末期開始,西班牙入侵乃至於之後的殖民統治,由於有著歷史記錄,感覺寫得相對仔細許多,關於這個部分我覺得可以與《【牛津通識課05】馬雅:被誤解的中美洲文明》一起參照閱讀,剛好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場發生在瑪雅世界的戰爭。
古代和現代瑪雅人的風俗與文化
古瑪雅人吃的飯菜與今天一樣,都是在水裡煮的碎玉米。他們會把玉米做成麵團化在水裡當粥喝,這就是他們通常的飲食。日落前的一個小時,他們習慣用玉米麵團做玉米餅,沾上少許水和鹽稀釋過的碎辣椒吃。另外,他們還會煮一種當地的黑豆,他們稱之為布爾,西班牙人稱這種豆為菜豆。這是他們一天中唯一一次吃固體食物,因為其他時間都是喝上面說的玉米麵團做的粥。
在介紹完瑪雅文明的國家民族與歷史之後,最後進入的篇章是他們的風俗與文化,更加仔細地介紹他們的生活,內容涵蓋了農業、政府、社會組織、平民生活、宗教、神靈、象形文字、算術、年表、天文學、城市、建築、雕塑、陶器、紡織品、編織品、繪畫、珠寶藝術、馬賽克、羽毛和金屬製品、燧石削片等等。
這個部分所講述的範圍實在太廣泛又深入,只能說可以想像的跟想像不到的領域都提到了,而且不只是文字描述,還有大量的考古照片可以參考,除此之外也整理了許多方便比較對照的表格。由於瑪雅人在城市、建築、藝術、天文、曆法、文字、教神靈等領域都很有名,所以這部分可以直接看書裡的介紹,絕對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在這裡想要特別寫下的是關於書裡頭對於農業的介紹,這部分在之前我讀的其他書籍中提到的細節並不太多,只知道瑪雅人的主食是玉米,甚至有玉米神這樣的神祇,但在這本書中不只談論玉米,還介紹了玉米在瑪雅人手中的品種變化,如何適應龍卡坦半島的各種地形、水文與氣候環境,及至於連產量以及種植方法全都有詳細的描述,玉米對於瑪雅人的重要性完全不亞於其他天文曆法文字宗教等領域,某種程度上,這種基於玉米的農業文化甚至形塑出某部分的瑪雅文明。
閱畢小感
讀完這本書以後完全沒有真的讀完這本書的感覺,它的內容實在太廣太深,對我這種一知半解的初學者實在太過陌生。雖然最直接的感想是這本書好「難」,但仔細想想,應該不是難,因為書裡的文字並不難理解,真正的理由是「陌生」,所以克服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多讀幾遍,一遍又一遍地梳理過腦中那團像混亂線頭的瑪雅文明脈絡,我想總有一天能夠稍微窺見所謂的瑪雅文明的真實樣貌。
這部作品在我心中……
- 豐富、全面、紮實,超級難讀但也因此特別有參考價值的一本書
- 有大量表格與考古照片可以看到比較與實物
- 之後如果要寫相關故事絕對是參考書的第一名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