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澤直樹系列5 阿萊基諾與小丑
2013年在半澤直樹的日劇播出以後,我開始對池井戶潤的小說感到有興趣,然而,那時候在台灣似乎還沒有代理小說,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即使在半澤直樹電視劇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以後,小說依然不見蹤影。
雖然有一度想去找日文版來讀,但那個時候覺得自己應該讀不太懂這種滿是金融題材的故事,所以只好作罷,乖乖等著小說被代理。沒想到這一等就等到2019年,這中間我還曾經去參加過某個營隊聽某位講師吐露目前台灣拿不到池井戶潤小說的代理權這種業界祕辛,一度還以為真的只能撩下去念日文版了,在2019年看到「七個會議」要出中文版的消息時,真的是很開心——終於代理進來了!
目前還只來得及看完七個會議、半澤直樹5本以及下町火箭4本,之後打算把陸王、鐵之骨跟羅斯福遊戲也補完。關於已經讀完的幾本應該也會另外找時間記錄一下心得,今天就先記錄一下剛讀完不久的「半澤直樹系列5 阿萊基諾與小丑」。
下面會提到許多跟劇情有關的內容,如果還沒讀過的話建議先讀完原作~
—————— 防雷線 ——————
這次阿萊基諾與小丑的故事,我覺得與半澤直樹系列的前四本有一點點不太相同,雖然同樣是以金融為題材,同樣有著商場上的爾虞我詐,也有經典的加倍奉還,但是之前的故事通常建立在人性的貪婪、醜陋之上,這次的阿萊基諾與小丑對我來說卻是個奠基於友情之上的美麗故事。阿萊基諾與小丑皮耶洛都是在傳統義大利喜劇中登場的知名角色,前者狡猾,後者單純,兩個人之間的對比常常成為畫家們的創作題材,而故事便圍繞著現代藝術巨匠仁科讓以及他所繪製的阿萊基諾與皮耶洛而展開。
IT標竿企業傑寇有意收購為資金週轉不靈而苦的老牌美術出版社仙波工藝社,在這個過程中半澤發現了隱藏在阿萊基諾與皮耶洛背後的故事,原來仁科讓的成名作其實是仿畫,原作則是他早年在日本工作時的好友—佐伯陽彥。兩人在工作時志趣相同成為好友,之後佐伯因為身體不好回老家養病,而仁科讓則前往法國發展,然而兩人都一直沒能夠實現夢想,佐伯的病讓他幾乎無法作畫,而在法國的仁科也一直沒能得到認可,兩人同樣都過著谷底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仁科讓以一幅「阿萊基諾與皮耶洛」的畫作成功了,並且迅速地在藝術界竄紅,然而這幅畫實際上卻是佐伯陽彥作品的仿畫,於是仁科在懷抱著沉重罪惡感的心情下寄信向佐伯吐實。小說是以信件的方式呈現這段過程,這段信件往來真的寫得很棒!
因為一直沒能成功,在心態上已經被逼入絕境的仁科讓,在這時候想起來的是他與佐伯當年在日本工作時,佐伯淘氣地在牆壁畫下的「阿萊基諾與皮耶洛」的塗鴉,雖然仁科最後抄襲了這幅畫而成功,但我覺得他在當下的心情肯定不是抱持著這種這種邪惡的念頭,而是身處絕境的人對過往時光、對昔日好友的懷念,在這種心境下才畫出了那幅仿作,雖然這樣的行為並不可取,但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也一直是懷抱著罪惡感畫下去,最後甚至被逼到了絕望懸崖邊。
在收到仁科的謝罪信件以後,佐伯的回應完全沒有怪罪仁科,他單純地為了仁科的成功能開心,甚至說如果自己身體還健康的話,肯定會高興得四處亂跑。如同仁科一樣,佐伯也回想起當年在公司並桌而坐的時光,最後佐伯請仁科代替他,連同他的份一起畫下去,連同他的份一起活下去。
年輕時總是熱情討論著成為畫家夢想的兩人,到頭來都沒能真正地實現夢想,但是,我想他們不應該被拆開,他們兩個人合在一起才能成就這些以仁科讓為名的這些畫作,少了哪一個都辦不到,少了哪一個都不完整。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仁科不是仁科,也許就不會向佐伯誠實謝罪,如果佐伯不是佐伯的話,仁科說不定早就被打上抄襲的標籤打落舞臺,所以這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最動人的地方,他們兩人的友情才成就了這一切。雖然說這些美麗的畫一度淪為商人的金錢遊戲,然而幸好最後他們回到應該有的姿態,而這些畫也不再以仁科讓為名,而是「仁科讓與佐伯陽彥」的作品。
回頭一看才發現我的心得怎麼都在寫阿萊基諾與小丑的故事,其實它只是整個半澤直樹第五集的一部分,關於半澤直樹如何對抗上司、銀行體制以及心懷不軌的企業家之間的描述與之前的系列作同樣精彩,讓人不得不佩服池井戶潤在安排節奏跟營造氣氛的功力,只不過在這次的故事中,阿萊基諾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把這樣的動人故事融合進這種爾虞我詐的複雜中,反過來突顯它的純粹美好,實在令人佩服。
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