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車失竊記 ,這是我在讀完《天橋上的魔術師》以後便一直很想讀的書。其實大概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聽過這本書,那時候聽說它很好看,只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我一直沒有入手。一直到讀完《天橋上的魔術師》以後,我覺得作者的文字與故事非常吸引我,於是便對這本《 單車失竊記 》開始好奇了起來。
這是個以失竊單車所串連起來的故事,串連起許多人,連帶地將他們身後的歷史背景也都拉進故事中,我們彷彿騎著那輛單車一起經歷過那些年代,體會那份無奈與悲哀。故事的取材非常紮實,甚至比我先前覺得取材也很紮實的作者三浦紫苑還要更勝一籌,從單車本身的歷史乃至於台灣史、二次世界大戰全都描寫得很細膩,甚至讓從未經歷過戰爭的我都從中感覺到悲哀與駭人的可怕。
作品相關
- 作品:單車失竊記
- 作者:吳明益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6/04/30
- 語言:中文
- 特別:
- 第一本入圍「國際曼布克獎」的台灣長篇小說
《 單車失竊記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以失竊單車所串起的地域與歷史
戰爭實在沒有什麼好懷念的,但像我這一代人,到這個年紀,剩下的、記得的事好像又都在戰爭裡頭。所以不談戰爭,又沒什麼好說的了。
以單車將那些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串連起來這點真的很巧妙,雖然那時候的人已經不在,但那時候的物卻還在,我們仍然能夠從這些事物身上,聽見那時候的聲音。
有個叫做藍色窗簾的名詞,用來諷刺讀者過度解讀作者在創作當下的意圖,最經典的例子便是老師總告訴我們藍色窗簾的意象是憂鬱,然而作者其實純粹只是想選藍色而已。
但是,我們本就不可能真正完全明白作者的想法,有時候,我覺得更重要的可能是,在閱讀當下,我們的心中有哪個部分被觸動、被勾起了哪些回憶,是我們透過閱讀,從那字裡行間所感受到的事物,即使那可能不是作者原本想給予我們的,但卻是我們從書本中真切獲得的東西。
也許不是作者的本意,但在讀這個故事時,總讓我想起外公。他也經歷過那個戰爭的年代,受過日本教育,會講口音有點重的日文。記得小時候與他很親,他總是愛讓我坐在他的大腿上與鄰居聊天。長大以後,我到外地讀書,變得很少回到外公家,與外公間的關係也變得陌生許多。
一直到我學了日文之後,某一天,外公忽然對我說起日文,然後我試著回答(因為我的日文口說其實沒有很好),外公顯得非常開心,那時候我純粹覺得那是為了我們找到共同語言而開心。但是,到了外公生重病之後,在病情愈來愈差的某一天,他的精神忽然變得異常好,那時候,他跟我講了很多日文,還拿了他小時候的照片給我看,跟我說他是照片中的哪一個,告訴我哪一個是他的媽媽與爸爸(對我來說應該是外曾祖母與外曾祖父)。
之後不久,我回到台北工作的時候便接到家裡來的消息,外公過世了。在服喪的那段時間,不用工作,我可以靜靜地坐在外公家中回想過去與外公相處的點點滴滴。那時候我才漸漸意識到,也許外公跟我說日文並不單純只是因為找到共同的話語而開心,可能還因為那是外公的兒時回憶,而現在自己的外孫有辦法與他一起共享那段記憶。
年幼的外公與已經步入中年的我在日文這件事上產生連繫,雖然我當初學日文只是為了看小說,但是能夠與外公一起遙憶童年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幸好當初有決定去做這件事。
這本小說藉由一輛失竊的單車串起了地域與歷史,而我與外公的童年則是由日文這件事所串起,雖然人會離開,但這世界上總有某些東西一直還在,將這些歷史傳承下去。
那是一個你沒辦法好好愛一個人的時代
有一段時間,我想我的人生已經無所謂幸不幸福,就這樣過去了。那是一個你沒辦法好好愛一個人的時代。
無論是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或是在這本書中,白色恐怖都是故事的背景,而它總是被輕描淡寫地帶過,如果沒有仔細思考會以為某些人單純只是離家出走而已。雖然這可能只是我自己的過度解讀,但我覺得這樣子的寫法反而讓故事變得更加真實而可怕,因為,那個年代不能夠去思考事情的真相,就算明擺在眼前也只能裝傻視而不見。甚至讓我開始覺得,是不是那些看得太過清楚的人都已經不在了。
從出生時便已經解嚴,在我有印象以來,這便已經是個大家暢所欲言,罵總統、罵政府、罵公眾人物,想講什麼便講什麼,幾乎不需要猶豫,暢所欲言到甚至口無遮攔的時代。所以,我很難想像說句話都要擔心被抓走,那究竟是什麼樣的時代?究竟有多少人被這樣的年代所吞噬,消失在歷史中?最可怕的是,這才只不過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也許我自己是沒經歷過,但那卻是父母親活過的年代,這麼一想便覺得,那個可怕的年代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由衷希望這段歷史就這樣成為歷史,也期望它永遠不要被遺忘,讓我們可以依舊活在幸福的年代中,並且,那段歷史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再次重演。
戰爭與大象
牠們是受過訓練的象,因此看到動物園管理人員走過,就會搖搖晃晃地站起來表演,這對牠們來說,是「請給我飼料、詞給我食物」的意思。
這個故事中有不少的篇幅在描寫戰爭,而且很常從單一人物的視角去描寫面對戰爭時的恐懼與悲傷。我不曉得故事中角色是真實或虛構,也不確定他們是否真的遭遇過那些殘酷,但作者的取材非常紮實,所以即使是虛構的也有充足的說服力,讓我相信,活在那場戰爭中的人們肯定也有著同樣的遭遇與想法。
當然,描寫這些人在戰爭中的遭遇確實讓我感覺到亂世中的無助與殘酷,然而,這本書更進一步地藉由動物(尤其是大象)的眼睛來感受這場戰爭。
牠們無言地聽從馴象人,而馴象人聽從另一群操用陌生語言的人,或許那些人也聽命於另一種象不能理解的主宰者。一條又一條的繩子綑綁著他們,沒有人知道怎麼掙脫。
在把那些多餘的立場與無聊的信念都撇除之後,用更加純粹的角度來看待這場戰爭,讓我深深感覺到,這東西究竟有多麼空虛,徒然只帶來悲傷、痛苦、孤獨、寂寞、恐懼、無助……彷彿把這世界上所有一切的負數全都集結在此,只有失去,沒有獲得。
無論是勝者或敗者都一樣經歷了太多逝去,當心中淨是悲傷分不清究竟什麼是喜悅之後,人們已經連眼淚都流不出來。當象正為同伴的逝去而流淚,已經顛狂的人們在此時才懂得為了失去而流淚。
在歡慶過後,夜幕低垂的時候,這個隊伍裡的人與象都知道,戰爭不會走了。它霸占住了房子、身體,不肯讓任何人睡覺,即使睡著了也終生受那夢境侵擾。
閱畢小感
我過去一直在想,有的故事讀起來會給我一種文字平淡但意境深遠的感覺,有的故事則是讓我感覺畫面華麗但那激情卻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我不會覺得孰優孰劣,畢竟前者會讓我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抱持著感動,而後者則能帶給我短時間的快樂,以故事來說,這兩種我都很喜歡。
在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之中的差異也許是在於那些沒在故事中寫出來的故事。在讀《單車失竊記》的時候,我可以充分感覺裡頭取材之深刻,對於單車乃至於對於戰爭的歷史都描細得非常細致,甚至仔細到連身處戰場中的人與動物的心境都描繪得深刻動人。但也正因為這些細致的描寫讓我覺得背後還有更多沒寫出來的故事,這些寫出來的東西不斷地試圖勾出深埋我們心中的那些故事與疑問。
那些我也想說的故事、那些我心中對於那段描寫的疑問,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湧現心頭,以致於比起一般的故事,在讀完這本書以後,心中塞的東西更多,多到我得用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夠慢慢消化它。
我想,這就是這兩種故事的差異。是個很美好的閱讀體驗,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
其他閱讀
- 2021年 閱讀書單
- 吳明益作品集
- 三浦紫苑作品集
- 《 棄貓 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 》
- 同樣有稍微提到世界大戰的事,不過《單車失竊記》主要是站在台灣人的角度,而《棄貓》則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兩相對照別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