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資金律 》,雖然我並沒有打算花太多時間在投資理財上,但為了能讓我寫小說、讀小說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我偶爾還是會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大多數狀況我都是找那些別人推薦的書來讀,例如已經不知道出到第幾版的《富爸爸窮爸爸》或者是已經出版半世紀的經典之作《漫步華爾街》,而這本書也同樣得到許多人的推薦,因此這次便找來讀讀看。
簡單來說,這本書分別從投資的四個面向做了很仔細的分析,介紹投資的理論、回顧投資的歷史、闡述投資者的心理以及分析投資的策略,這四個面向是投資的四大關鍵,在各別做了詳細的介紹之後,最後以如何運用這四大關鍵進行資產配置作為結尾。我認為這是一本從理論開始而收尾於實務的書,雖然作者的目標客群似乎是設定為美國人,因此在許多地方寫的都是美國本身的情況,但投資與資產配置的基本概念沒有國界之分,還是能夠從裡頭學到不少東西。
作品相關
- 作品: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
-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
- 作者:William Bernstein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6/01/28 (全新增訂版)
- 語言:中文
《 投資金律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相比於四大關鍵,我更喜歡原文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的寫法,除了關鍵以外還多了一種樑柱的感覺。不同於小說講究懸念,這本書在前言便把整本書的架構講述得一清二楚,關於投資的四大關鍵就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而更重要的是在了解這些之後該如何擬定自己的投資策略,我覺得是一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好書。
投資理論與投資歷史
你不可能獨力打敗市場。但別覺得難過,因為其他人也沒辦法。同樣的,也沒有人——不管是你,還是其他人——能準確掌握市場時機。
投資理論中分析了報酬與風險之間的關係,而且以歷史的資料作為佐證量化報酬與風險,讓那些總是顯得有些抽像的名詞頓時具體許多,我們得以用能夠理解的數字去評估報酬是否合理、風險是否過高。除此之外,作者也在這個部分講到了關於市場的運作,讓我們明白投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以及這世界上究竟有沒有人能戰勝市場。基本上作者認為沒有人可以一直戰勝市場,我自己主要閱讀的也都是這類型的書籍,不過因為沒有讀過太多反對派的論點,所以誰對誰錯我目前也不好下定論。不過至少我很喜歡這個流派的作法,可以讓我用最小的力氣做投資,把大部分的力氣都用在小說的事情上。
沒有什麼事是新鮮的——只有你還沒讀到的歷史。
在理論之後則以歷史作為佐證,證明了市場與人心的難以捉摸。在讀這一段的時候讓我想起以前研究所時接觸的最佳化問題,它就好像是一個有著數不清變數的數學模型,我們試著去追求最佳解,然而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完全是做不到的事情,因為我們甚至沒有辦法證明自己找到的解真的是全域最佳解。
歷史的部分要比理論的部分易懂也有趣得多,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每一次我們總會聽到「這次會不一樣」、「金融政策在進步」、「資訊變得更透明,人也變聰明」之類的說法,然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2000年左右的網際網路泡沫、日本的房地產泡沫,這些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反覆聽到的故事,而在這本書中的歷史則再往前追溯100年,然後我們會發現也許許多事情都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但結果卻都是一樣的——每隔一段時間,人們就會忘記歷史,過去發生的事情便會以不同的面貌再重新發生一次。
投資心理與投資產業
投資者的最大問題——甚至是最大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他自己。by 班傑明.葛拉漢
在談論投資心理的章節裡列出了非常多實際投資時會遇到的心理狀況,我們總是過度樂觀自信,容易認為過去表現好的標的未來也一樣會一直如此,並且厭惡沉悶無趣,下意識地追求刺激但卻又容易因為短期的損失而退縮,從中會發現最可怕的是,我們可能明知道追高賣低是不明智的作法,但當身邊的每個人都一直在賺錢時,我們真的能夠忍受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下去嗎?我覺得這個章節是個雖然簡單但卻又異常深奧困難的主題,與投資理論中的數學計算大不相同,即使我們都能明白這些道理,但卻不一定做得到——當朋友每個人都賺錢就我們賠錢的時候,我們真的能夠沉得住氣嗎?
手上都是滿意老顧客的股票經紀人,就是準備該換工作的股票經紀人。因為股票經紀人需要「交易」才能夠賺錢。by 約瑟夫.諾賽拉
這本書所說的投資產業指的是包含圍繞著金融產業而生的各種產業,例如理財顧問以及媒體(財經節目、報章雜誌等等)。書裡對於這些產業說得相當不留情面,由於我對這個領域也沒有認識的朋友所以不曉得是不是有作者說得這麼黑暗,但是,至少有一點我覺得非常值得放在心裡——他們究竟是從投資賺錢還是從客戶的口袋裡賺錢?
當然,合理的服務應該賺取合理的報酬,然而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照單全收,在聽取建議的同時可能也要自己思考是否還有更適合自己的方法,畢竟在這個世界,我們都得對自己負責。記得在幾年前,我曾經因為聽了別人的建議而買了某一支股票,完全沒研究過那支股票的來龍去脈,結果對方說會一年之內會漲超過50%的股價卻在不到一年就跌到連50%都不到……這件事情讓我學到了對我非常的一課。
我不想把自己投資上的失利怪罪於別人的建議,所以每一次投資我都要自己思考並做出決定,每一次成敗對錯都只在於自己。
資產配置與金融崩潰
雖然最後一部即將告終,但你的投資之旅尚未結束,甚至還沒碰到整個結局開啟的那一幕。但你至少完成了最開始的階段。更重要的是,這一部將提供你進行投資之旅所必要的地圖。
最後的一部分則是要將前面提到的四大關鍵整合在一起,首先設想目標是什麼,需要多少財富,應該怎麼規畫投資的組合,這些投資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而如果以退休為目標的話,在實務上又可能遇到什麼現實上的狀況,並且以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的幾個例子下去推演計算。
我覺得這部分寫得相當務實,雖然書中提到的資產配置方式我也同樣在其他的書看過,但這本書很確實地提到建立了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仍然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例如,我們總是預設在自己退休時會是牛市,但卻很少想過如果遇到熊市的話該怎麼辦。在這本書沒有迴避這個問題,反而很仔細地計算並且給予建議,我覺得這點非常厲害。
所有能躬逢其盛地經歷這個史上最戲劇化金融危難期的人,都應該把它當成一個幸運的歷練。永遠牢記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殘酷教訓,永遠牢記風險與報酬的關連性。
這裡指的金融崩潰是指2008年時世界性的金融大海嘯,那時候經濟的慘烈程度至今仍然難以忘懷,記得無薪假好像也是在那段時間出現的?這本書在全新增訂版中加筆寫了關於這段時間過後,這本書是否有需要修改或補述的地方。
這段加筆不算很多,簡單來說,關於書中提到的核心基本概念幾乎都能挺過金融海嘯的考驗,例如分散投資、不要高估自己、不要盲目從眾等等,存在爭議比較需要討論的則主要與實務上的方法有關,不過方法本來就很容易因時代而變,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被這麼多人推薦應該在於它完整地從核心概念推演到實務上,所以即使工具改變,我們也能夠依據同樣的邏輯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方法。
閱畢小感
這本書分別從不同面向切入分析投資這件事情,從投資理論可以了解它如何運作以及風險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從投資簡史可以明白市場究竟有多麼變幻莫測而我們要掌握它又是何其困難,從投資心理學可以了解人類面對各種投資環境時的本能反應以及我們了解之後又如何抑制它,從投資產業可以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眼前的業務並不是從股市賺錢而是從我們的身上賺錢。最後,整合在這本書中所學到的一切以後會了解,我們無法掌握市場,但我們可以藉由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來達到分散風險、得到合理報酬的目標。
我覺得這本書不太好讀,主要原因在於中間有不少數學統計的計算,不過它的內容豐富紮實,剛好非常適合慢慢閱讀、慢慢計算、慢慢把裡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量,而且讀一遍可能還不夠,得多讀好幾遍才能真正吸收。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只讀了一遍,書裡還有很多我沒能確實了解的地方,所以這篇文章的分享大概連皮毛也不到,對於投資理財有興趣的人,非常推薦可以親自讀一讀這本經典之作。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
其他閱讀
- 2022 閱讀書單
- 《 投資最重要的事 》 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
- 相對於《投資金律》主張長期而言不可能打敗大盤,《投資最重要的事》探討的則是如何打敗大盤,對照起來相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