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九八四 》,開始看小說的這些年來,多少會接觸到一些烏托邦或反烏托邦的作品,而在這個過程中總會看到有幾本書不斷在心得、序、後記等各種地方出現,例如《我們》、《美麗新世界》以及這部《一九八四》,也就是反烏托邦小說的三部經典作品,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想讀看看的念頭。
這部作品建構了一個虛擬的極權世界,世界分成三個大國,彼此結盟,互相征戰,每個國家都有著屬於自己控制人民的方法,而主角所在的大洋國則是全面的監視控制,包含生活、工作、家庭在內的一言一行,全天候24小時都在黨的控制之中。在這樣的環境下,主角產生反叛之心,做了違反黨意的行為並因而被抓住進行「治療」,完整而仔細地構建出極權控制的氛圍與手段,明知是虛構的故事但卻宛若現實一般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一九八四
- Nineteen Eighty-Four
- 作者:George Orwell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2/09/01
《 一九八四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身歷其境的極權統治
「老大哥在看著你!」
我覺得這本小說的結構相當簡潔明瞭,大概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架構這個極權統治的世界觀,第二部分是主角對黨的反叛,第三部分是思想生病的主角如何被「治療」。
我覺得這類型的小說最困難的地方應該在於架構世界觀,如果考據不夠就會變得沒有說服力,如果設定太繁瑣又有可能會變得像在讀教科書,而且最糟的情況是遇到前後矛盾的致命錯誤。不過作為經典,這部作品自然禁得起考驗,故事的諸多細節都顯示了作品背後有著扎實的考據並且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下筆完成。
更具體地說,這本書中所描述的世界,其實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出歷史上某些極權統治的影子,而為了構築一個更加封閉並且確實將人民禁錮其中的世界,作者以歷史為基礎進一步思考延伸,而結果便是那些過去可能還未發生的事情卻在之後的歷史中被重現出來。讀過以後就能明白為什麼這部作品會成為反烏托邦的經典,甚至許多設定也成為後來這類小說的標準,「老大哥」、「雙重思想」、「新語」、「101室」、2+2=5等等都是我後來常常在其他小說見到,直到讀了這本書才明白出處的經典設定,裡頭所描寫的世界更是彷彿就是把現實極權主義國家搬進小說裡一樣,讓人不寒而慄。
「所謂自由就是可以說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
對極權的反抗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第一部分仔細地描寫了人民是如何被黨洗腦、奴役以及統治,以戰爭來破壞生產,讓人民始終處於貧困之中,為了生活就得耗盡力氣,沒有多餘的心力可以去考慮自由、平等、反抗等無關緊要的事,創造新的語言扼殺思想,限制並控制人民的生活,全天候全方位地監視人民的一舉一動,透過教育洗腦下一代,讓每個人都打從心底變成黨的奴隸。
乍看能夠完美控制人民的制度總會有漏洞,因為難以捉摸的人心總是會失控暴走,而主角便是其中之一,他早已察覺自己心中有著不一樣的聲音,即使明知被思想警察逮到就必死無疑也不斷地做出像寫日記之類的「反叛」行為,而最後甚至與一名年輕女性墜入愛河。
人心難以捉摸,而其中又以愛最讓人無法控制,所以黨處心積慮地限制愛情,淡化家庭與婚姻的用途,男女的結合並不因為愛,而是為了黨而生育下一代。但即使如此,主角與女主角(應該算吧?)仍然相愛了,那些因為黨的洗腦教育而僵化的感情漸漸因為愛而變得柔軟,熾熱的情感在胸口熊熊燃燒,整個黑白色的封閉世界突然又變得充滿希望與光彩。
我沒想過會在描寫完這個極權世界的生活以後居然是以「愛情」來作為對這個世界的反抗,一開始我甚至覺得有點陳腐,然而讀著讀著卻不禁改了想法。在這個什麼都被黨控制的世界裡,就連親情都因為對小孩的洗腦而變得讓人猜忌,還有什麼東西能夠讓我們的心產生變化甚至想要反抗?想來想去,也就只剩下這種本能而熾熱,無人能控制的感情了吧!
不過,雖然愛很強大,但這本書的可怕之處在於黨也同樣有辦法對付因為愛而生病的人。對於那些思想上生病的人,黨並不只是把他們處死,而是先將他們的思想矯正之後才行刑,不讓人民為心中的情感與自由而死,而是讓他們因為自身的錯誤而受罰。為了「治療」生病的人所用的手段是這本書讓人覺得最厲害也是最恐怖的地方,刑求的方法其實歷史上隨處可見,這裡更多的是描寫如何「修正」一個人的內心,讓偏差的思想被「導正」,最終在101室中讓他們認識自己作為人的無力、卑劣、自私,那些曾經存在自己心中,自以為高貴的情感,在101室中全都化作夢幻泡影,反而讓人認清自身的可悲污穢,最終沉淪,完成「治療」,戰勝了自己……
「他戰勝了自己,他熱愛老大哥。」
違反自然的人造語言
新語中有可能出現「人皆平等」這句話,但是這句話的涵義大概就跟舊語中有可能出現「人皆紅髮」一樣,文法上沒有錯,但是卻明顯不是事實,也就是說,「人皆平等」這句話的意思是所有人的體型都相等,體重、身高皆相同。政治平等這個概念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平等」這個詞的第二層意義也就遭到移除。
「新語」,這是作者在這本書中所創造的語言,雖然是基於既有語言的改變,然而這些改變全都基於一套規則,這套規則能夠讓黨更加完美地控制人民,作者甚至為此寫了非常詳細清楚的邏輯,將語言分成三類詞彙,每一種詞彙都有各自的用途。
A類詞彙主要是日常生活會用到的詞,例如吃、喝、工作等等,而且去除所有模稜兩可和重疊的詞義,只能用來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因此幾乎沒辦法用在文學、政治哲學討論的目的上。B類詞彙則是專為政治目的而創造的詞,創造一種易記易發音的詞用以表現政治正確的意義,例如好思想就是指服從黨規的意思。C類詞彙主要是科學及科技用語,由於黨限制人民發展科技、鑽研科學,但黨仍然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所以為了讓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使用需要的詞彙而創造,不過每個技術人員都只會知道自己領域的專有詞彙,對其他領域都是一知半解。
除此之外,為了讓人民無從發展思想,黨在新語中極盡可能刪減詞彙,只保留具有單一明確意義的詞,刪除所有重複的用字,而且每個新語都可以作為動詞使用,加上「地」就變副詞,加上「的」就變成形容詞,加上「了」就變過去式……同樣的邏輯可以完美地應用到其他詞彙上,加上「不」就是否定,加上「更」就是比較級,加上「極」就是最高級。如此一來,超過一半的詞彙可以被刪除,對於不存在的詞彙,人民便無法使用,無法使用便難以表達,從而限制思想的發展。
作者甚至在小說的最後用《獨立宣言》作為範例,在使用新語以後,人民會變得無法理解它所具備的意義,連理解都辦不到便無法傳達文章想要表達的事物,思想便被扼殺於無形之中。
閱畢小感
《 一九八四 》是在一九四九年出版的小說,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然而冷戰時代卻隨之而來,那些殘酷而無意義的戰爭彷彿根本沒讓人類學會任何教訓一樣,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作者在這部作品中構築出一個可怕而又諷刺的虛構世界,然而幾十年後的我在閱讀這部幾十年前的作品時卻有一種看著後來的歷史在重現這部小說場景的感覺,相似到無法一笑置之,我相信即使再過幾十年,這一定也仍然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讀的經典作品。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