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訪京都好去處 》,由於疫情的關係,上次去日本玩已經是2019爬富士山的時候了,從山上帶回來的登山杖與回憶至今仍然鮮明難忘。不過,以往每年都要找朋友一起去日本的固定行程已經連續兩年無法成行,現在只能依賴照片以及旅遊書來望梅止渴,或者用另一個角度來看,是為了下一次的旅程做準備。
這本書是以京都為主題,敍事的角度介於觀光旅遊到當地居民之間,比起一般旅遊要更加深入,但又不是在地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更像是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述說他眼中的京都以及各種小故事,我覺得特別適合已經把觀光行程都走得差不多,想要再更進一步體驗當地文化的人。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探訪京都好去處:深掘滿懷憧憬的店鋪、人與景色
- 原文:京都のいいとこ。本当に訪ねたい店・人・景色
- 作者:大橋知沙
- 出版社:尖端
- 出版日期:2021/09/17
- 語言:中文
《 探訪京都好去處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深入街道巷弄的溫度
稍微踏進小巷裡,也會出現長大成人後就會想要前往探訪的優質店鋪,以及位處當地居民日常生活延長線上的商店。這都是雍容華貴又隱密的祇園所不為人知的面貌。
京都是我去第一次到日本旅遊所去的地方,當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究竟是被這座異國古都震撼還是受當地那種瀰漫在空氣中的文化底蘊吸引,我也說不上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喜歡這座千年古都,之後也時常來這裡旅遊。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京都的店家,和菓子、生活用具、金工、香道、茶道、咖啡廳、異國料理、日式料理……幾乎無所不包,而且重點並不只放在商品本身,還會實際了解店主開店的初衷與理想,這才讓我明白,原來這就是這座城市的溫度來源,每個人都懷抱著對於生活、環境、器具、文化或是人文的想法在這裡生活,進而構築出這座古都迷人的氛圍。
之前,每次到京都大多都是去熱門的觀光地,雖然後來與旅伴開始試著脫離一般正規的大馬路,鑽進旁邊的小街小巷,看見許多別有一番趣味的風景,但是對於要如何更深入其中,我總有一種不得其門而入的感覺,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恰好補上了這個隔閡。下一次,我想要帶著這本書,實際去那些我已經去過的地方,去看一看這些我曾經經過卻不曾佇足的有趣店家。
比旅遊更進一步的是生活
當季所採收的蔬菜,具有符合季節法則的性質,例如炎熱季節的蔬菜水分很豐富,寒冷時期的蔬菜能使身體暖和等等。
在這本書中介紹的並不僅僅侷限於那些光鮮亮麗適合拍照打卡的店家,還有不少像是掃帚、竹籠、碗盤、刀具之類的店家,也介紹了一些有著豐富個人特色的手作店家以及古董市場,不了解的時候只會覺得單純只是這座城市的背景,然而在了解店主的經營理念之後會發覺,這裡的人似乎總是與自然和諧相處,能夠從日常生活點滴之中發現美的存在,就像京都料理的特色在引出食材本身的風味,他們也同樣在生活中挖掘出不同的趣味。
關於京都的生活,我有個印象很深刻的回憶。曾經有一次,我與旅伴到了某個離京都車站比較遠的車站,下車以後在旁邊一家由一位老婆婆開的、看起來很傳統的日式便當小店買了便當,然後走到附近的河邊坐下來看著河中的水獺,一邊吃著便當,吃完以後我們竟然把原本打算要趕的行程刪掉,就這樣坐在那裡看著水獺發呆了一、兩個小時,度過了一段非常平靜悠閒的時光,明明什麼地方也沒去,就只是坐在河邊發呆,看著在河邊跑步、散步以及野餐的人們,卻意外地成為我們旅行中最難忘的回憶。
也許京都這個地方的迷人之處在於生活。就好像京都的料理一樣,講究時令的食材,用最簡單的調味,最細心的烹調來帶出食材本身的美味。在京都這個地方,也許應該放慢步調,彷彿在這裡生活一樣,細細地品嚐眼前所感受到的一切,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得到讓人經久難忘的美好滋味。
裝飾與蒐集雖然都是古董的醍醐味所在,但我還是想拿來用看看。
我所知道的京都
第一次去京都,我走的是很一般的觀光路線,去清水寺、金閣寺、嵐山、錦市場等地方。
第二次去京都,我想見識一下日本三大祭之一的京都祇園祭,人山人海卻又靜謐莊嚴的山鉾巡行帶給我與台灣廟宇祭典截然不同的震撼感。
第三次去京都,我想嚐試過年吃蕎麥麵以及新年初詣,結果喝了甜酒、敲了除去煩惱的鐘。
每一次去都體驗了不同面向的京都,但還有許多事物是我至今仍未嚐試,甚至都還不知道的事情。
例如說,雖然這本書所介紹的店家我全都沒去過,但在比對過地圖以後才發現,有不少其實我是曾經從前面經過的,但我卻完全沒留意過,甚至有些店位在相當熱鬧的地方,我可能經過了好幾次但都只是當作旅行的背景色。雖然我應該不太有勇氣與店家聊天,但如果能再去一次的話,我會想要去這些店家裡看看,親自體會一下店裡的氛圍。
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特產是鴨川的納涼床,我走在橋上的時候常與旅伴一起看著鴨川河畔的特產——等間隔情侶,雖然也知道旁邊店家架起的納涼床,但我一直以為這是全年存在的景色,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這是季節限定的特產,而且還有著傳承幾百年的歷史……下次有機會我想進入這些店家,實際站在納涼床上看看這裡所能見到的景致。(或許也可以當作是日劇半澤直樹的朝聖之旅?)
每年在櫻花凋謝之後,平台就陸續被架設起來,夏季結束後,納涼床會在不知不覺間消失無蹤,這種景象也會令人對京都這個地方竟是如此注重季節景緻而感到讚嘆。
閱畢小感
我不是個非常專業的旅客,至今為止每次去日本都只是簡單設定一個主題,例如,這次目標是祭典、這次要爬山、這次要跨年……等等,但我從未真正去深入當地的生活。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管道了解這些事情,一方面是充滿文化歷史感的店家總讓我有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敬畏,雖然很有興趣,但就是沒有勇氣,最後往往只是在門口拍個到此一遊的照片便當作來過。
感覺與這座古都之間似乎還有著一層隔閡,我不知道該怎麼樣才能跨得過去,而這本書感覺像是一座橋,讓我稍微了解了橋的那頭究竟是什麼樣的模樣,希望疫情早點過去,下一次到京都的時候,我一定要親自去看一看這些店家。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