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太奇襲 :一位19歲天才,一場數位與金融革命 》,以太坊與比特幣應該是目前最大、最有名的兩種數位貨幣了。對於資工系的我而言,第一次知道比特幣時,它背後的技術讓我覺得很有趣,雖然之後並未投身區塊鏈的領域,但多少還是會關心一下加密貨幣的消息。然而,隨之而來的卻幾乎都是市場上的狂熱投機,漸漸地就變得有點搞不懂加密貨幣究竟有什麼意義?因此在發現這本書以後便決定趁機來了解一下這一切的來龍去脈。
比特幣之於中本聰,以太坊之於布特林。前者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其真面目,所以我們幾乎無法了解比特幣誕生的心路歷程,僅能憑著其論文來了解它想要解決的是什麼樣的問題。而後者則完全相反,雖然以太坊也同樣是去中心化的設計,然而以太坊的發展與布特林之間的關係緊密得難以輕易分離,而這本書的主軸便是以太坊的誕生、初衷、願景以及發展,中間也包含了那段狂熱投機以及遭遇打擊的時光,而直到現在,經過了這些風雨,有些人離開了,有些人仍然夢想著致富,但也有許多人仍然懷抱著初衷,努力實現最初的夢想。
無論接觸加密貨幣的理由為何,我覺得這本書都非常值得一讀,因為它的誕生是為了解決某些人正面臨的困境與難題,而不是讓人利用它做一個一夕致富的美夢。
作品相關
- 作品:以太奇襲:一位19歲天才,一場數位與金融革命
- The Infinite Machine:How an Army of Crypto-hackers Is Building the Next Internet with Ethereum
- 作者:卡蜜拉.盧索
- Camila Russo
- 出版社:早安財經
- 出版日期:2021/09/30
- 語言:中文
《 以太奇襲 :一位19歲天才,一場數位與金融革命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加密貨幣的來龍去脈
比特幣誕生於金融危機爆發的同一年,並非巧合。
記得在好幾年前,以太坊還沒有出現,世界上還只有比特幣。一開始還只是網路上的虛擬貨幣的它,沒想到居然真的出現了用它來換取真實商品的交易——披薩。雖然在此之前就有聽過比特幣,但買披薩這件事讓我第一次對加密貨幣起了興趣,它背後用以達成去中心化的技術讓我甚至好奇地找了當年中本聰發表的那篇論文來讀(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去中心化、分散式系統、區塊鏈,這些內容對於讀資工系的我來說雖然也不算太簡單,但至少有修過一些相關課程,在理解它的概念時不至於完全看不懂,但也許對非本科系的人會有一些困難。雖然實際上並不真的需要了解這麼仔細,就像我們不需要了解電腦的運作原理也能夠使用電腦,但至少了解一點基本的運作機制,在使用它的時候會比較明白自己在使用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
這本書在關於技術部分的介紹我覺得掌握得相當簡單易懂,恰好可以讓人明白整個加密貨幣的運作機制但又不至於太過深入細節讓人看得一頭霧水。而且比起技術,它更多的篇幅是在描寫數位貨幣的發展——比特幣誕生於什麼樣的環境背景、以太坊的出現是因為想要實現什麼樣的夢想?其中,最讓我震撼的一點是,原來這世界上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穩定的金融體系,有些國家甚至會任意限制人民領取自己財產的權利,而加密貨幣的出現將他們從這種夢魘中解放出來。除此之外,金融海嘯時,政府與銀行的無能與貪婪至今仍然讓許多人感到絕望而憤怒,加密貨幣這種不再由中心機關控制的貨幣也同樣是他們所期望看見的一道曙光。
在某種程度上,關於比特幣、以太坊的技術,在網路上可以找到非常多深入淺出的說明,然而應該很少有文章能像這本書一樣,不只是把視角集中於布特林一個人身上,而是深入去訪問大量與以太坊有關的重要人物並且個別以他們的角度寫出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眼中的以太坊,才知道原來以太坊對於不同人可以有如此不同的意義。
世界電腦——以太坊的願景
它會很強大,你可以打造任何想像得到的東西。JavaScript的發明者從沒想過讓人用它來打造Gmail、臉書或比特幣錢包。我們也不知道大家會拿以太坊來打造什麼,但重點是,那會是分散且無法阻擋的應用程式。by 布特林
比特幣是一種P2P加密貨幣,交易不可逆轉,沒有中央化的管理機構,公開交易,它有著相對於傳統支付系統更大的優勢,然而由於先天設計上的侷限,它無法應用在更多不同的領域,例如公司股份、財產、證券、期貨……等等只要是可以用數位資產來代表並且是競爭財的東西。
為此,布特林提出的解決方案便是以太坊。相比於當時大部分的專案都聚焦在如何針對單一領域的運用做開發,布特林想要做的是一台世界電腦,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台世界電腦去打造自己想要的應用。這台世界電腦將架構在全球網路之上,它可以處理所有扔給它的東西,不會停機,不受干擾,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頭自由打造自己的夢想,沒有人能阻止他們與他們的程式。
說起來很簡單,但要打造一台這樣的電腦關於它的細節其實牽涉到大量的問題,在技術上、在法律上、在人性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困難,這本書將這些內容寫得非有趣易懂,完全就像是在讀一個傳記故事一樣,看著為了這個夢想而聚集在一起的許多人,各自努力突破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合力打造出以太坊,圍繞著它開發出許多前所未有的、分散式的、自由的、去中心化的應用,彷彿看到一個全新的社會在網路上誕生,在那裡有著自由的蓬勃生機。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份願景,而不是一場金錢遊戲
「我們為多少沒有銀行帳戶的人提供了金融服務?」他繼續問:有多少應用程式吸引了大量用戶,或正在處理大量金額?又有多少人因此免受惡性通膨波及?在一系列的推文中,他質疑加密貨幣迄今的影響力,足以證明這個市場的規模是合理的。「上述問題的答案肯定不是零,有些答案的數字可能很可觀。」他寫道:「但還不足以撐起五千億美元的市場,沒那麼多。」
既然談到比特幣、以太幣,那就不免談到挖礦與投資,在過去幾年我們看到許多亂象,礦工大量搶購顯示卡造成一般消費者根本買不到、為了運作礦機導致大量能源的消耗、交易所中虛擬貨幣無理性的暴漲暴跌、圍繞著加密貨幣的詐騙,所有人關注的幾乎都是如何從中賺得巨額金錢,每個人都夢想一夕致富,它突然變成一種股票期貨,似乎重要的並不是它本身的價值,而是大家眼中它的價值。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經濟泡沫,但根據《投資金律》這本書提到的評估方式來看的話,感覺似乎非常像個巨大的泡沫。首先,加密貨幣應該算是科技革命與財務方法上的重大轉移;其次,基於加密貨幣的募資能夠讓一些甚至是惡搞性質的新創公司都能輕而易舉得到勝過傳統公司的市值;第三,感覺金融海嘯時的傷痕因為這幾年的牛市而漸漸被淡忘,再者許多人認為加密貨幣與過去不一樣,不能夠相提並論……然而歷史上每次經濟泡沫,這句話總是會被一再重覆;最後,對於這種全新的金融體系,似乎沒有人知道究竟該如何正確估算報酬與風險。
我對經濟市場沒有太深的研究,所以無法肯定它究竟是不是泡沫,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太坊至今仍然有著許多缺陷,同時,它也仍然繼續在成長,布特林與眾多開發者仍然充滿熱情地想讓它成長為一個更加自由健康的理想,例如以太坊最後一個版本「寧靜版」的目標是讓目前的網站更分散、讓速度更快、減少挖礦造成的能源浪費。即使以太坊的市值不斷飆升,包含布特林在內的許多人並未被數字迷惑雙眼,仍然看著目標朝著那份願景前進。
閱畢小感
他看到的未來不是比特幣,也不是金錢,而是更恢宏的事物,是建構人類社會結構的基本方式。社會遭到破壞,孤立無助,任由菁英群體擺布,這種情況即將改變。區塊鏈技術將予大家重建社會的能力,讓每個人掌控自己的財產、身分、命運。
這本書很有趣,讓我對加密貨幣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過去我了解的主要都偏重技術上的實現,而這本書則讓我了解更多它想實現的願景。也許,現在的它可能真的是個泡沫,但在讀完這本書以後,我還是相信市場會回歸理性,那些瘋狂會從加密貨幣的世界離開,讓它回到應該有的正確價值上,這無關乎它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而是我認同以太坊與加密貨幣的理念,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