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彼岸花が咲く島 (彼岸花盛開之島) 》,2021年出現了史上第一位得到日本芥川賞的台灣作家,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一看到它在Kobo上架便立刻買了回來,開始一點一點慢慢讀。雖然是文學作品,但用字不會太難,而且有不少地方混雜著我們很熟悉的「台語」,所以讀起來非常有趣。
故事以一位少女漂流到一座島上做為開端,以失憶少女的視角一起認識這座島截然不同的風土民情以及生活方式,慢慢發現隱藏在這座美麗島嶼背後的沉重歷史。屬於開頭相對平淡,但愈接近結尾就愈讓人迫不及待想趕快讀完的故事。
目前只憑藉自己仍然有待成長的日文能力閱讀完日文版,在此先將我覺得有趣以及印象深刻的地方寫下來,等日後有中文版出版的話,我會再買來重讀一次,確認自己有沒有看漏或看錯什麼內容。(註:2023/07/20 已補完中文版。)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彼岸花が咲く島
- 彼岸花盛開之島
- 作者:李琴峰
- 出版社:文藝春秋
- 出版日期:2021/06/25 (日文)、2022/06/01 (中文)
- 語言:日文、中文
- 特殊:
- 第165屆 芥川賞
- 台灣第一位芥川賞得獎者
《 彼岸花が咲く島 (彼岸花盛開之島)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中日台與琉球語混雜而生的特有語言
この文字を最初に作り出した人はきっと心の根が腐るほど悪いのだろう。(不負責任翻譯: 創作出這種文字的人,性格一定很糟糕。)by 宇実
在故事前期內容相對平淡的時候,有個地方特別讓我覺得有趣,那就是語言。這座島上的語言大致可以分成以現代日語為基礎的「ひのもとことば」(日の本言葉)、只有島上女性能學習的「女語」、以及島上的通用語言「ニホン語」(日本語),其中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ニホン語」(日本語)。
「ニホン語」(日本語)這種島民通用語言裡頭,混雜著台語、日語以及某種日本地方方言,後來查過之後才知道原來是琉球語。混雜的幾種語言之中,尤以台語最讓我印象深刻,一開始沒注意到的時候,只是覺得某些漢字旁邊的日文標音念起來好像跟原本的詞不太一樣,但我以為那是類似輕小說中常見的「寫作敵人,讀作朋友」這種表現方式,但後來因為實在出現得太頻繁,我試著照標音念出來以後立刻就發現,那個拼音是「台語」,甚至不是中文,例如,甘蔗的標音是台語,吵死人也是台語,甚至這座孤島居然存在著天后宮,而它的日文標音念起來是有點台灣國語的天后宮,做為一本日文書,卻到處都安排著只有台灣人才會懂的小彩蛋,實在很有趣。
雖然島上的風土民情混雜著幾分台灣的氛圍,但語言的主體仍然是日文,所以我一直在想這會不會是沖繩或者日本哪一座很靠近台灣的島嶼。然而,沒想到,原來這個設定也關係到這座島的歷史……
孤島上的烏托邦
故事的舞臺主要聚焦在一座島上,從語言、風土文化與一些地理上的描述會感覺是在沖繩或是接近台灣的某座日本島嶼,而且是一座文化價值觀自成一格的海上孤島。
從一開始,這座島便給人一種充滿謎團的感覺。首先是給人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但卻又有著現代文明的痕跡,例如車子與汽油等東西。島上只有農業與採集但卻能夠定期從海外帶回島上所沒有的補給物資。島內的民風淳樸,有著傳統農村的人情味,物資採取統一配給的模式,成年禮之後可以在島上任意選擇空置的房屋獨立成家,這一點又給人如同烏托邦般的氛圍。然而,即使描繪了他們在島上的生活,但卻反而讓人冒出更多疑問,這座乍看完美的島始終給人一種架構在一個不穩定前提之上的感覺。
島上的政治主要是掌握在女性手中,只有女性可以學習「女語」,學習「女語」才能夠繼承島的歷史,成為「ノロ」背負起島的責任,而男性則完全不被允許進入這個體系之中。這種不公平的對待理所當然會引起困惑,女主角自己也覺得這件事情很不合理,於是擅自約定好要在繼承島的歷史以後,偷偷將內容分享給島上很照顧她的男性朋友,然而,在她接觸到歷史之後卻不禁感到動搖……
「どうしたの? なあ、歴史教えてくれる約束だろう?」(不負責任翻譯:怎麼了?不是約好要告訴我島的歷史嗎?)
「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れないかな。少し、考える必要があるの」(不負責任翻譯:能再等一等嗎?我們需要再考慮一下。)
驚人的歷史
島上的人一部分是來自被「日の本」放逐的人,一部分則是從「タイワン」(音同台灣)逃出來的人,再加上島上的原住民,三方勢力當初曾經發生激烈的戰爭,在島上染上了如彼岸花般鮮紅的血,在悲劇不斷上演的某一天,掌握權力的男性終於領悟到自己所帶來的悲劇、懺悔自己手上沾染的鮮血,於是將所有一切權力都交予女性,從舞台上退下,而這座島便在女性的領導下漸漸成為現在這個淳樸和樂的村落。
這個設定感覺好像會引發不少爭論,不過我覺得以創作來說,至少點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那些一再重演的悲劇究竟從何而來?我們能否從歷史上學到一些什麼教訓?
最後,女主角回想起自己的身分,原來她也是被「日の本」放逐的人,換句話說,在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時光之後,這個世界仍然與當年沒有兩樣,人類始終沒有任何成長與改變。即使這座島如同烏托邦般美好,然而只要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就難保哪一天不會遭受波及,所以他們無法完全置身事外,雖然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但仍然得不斷去思考。
三種語言的中文翻譯
在讀原文時就覺得對於「女語」、「ひのもとことば」以及「ニホン語」這三種語言的設計非常有趣,而且還巧妙地結合了島的歷史,當時就一直在想究竟中文版打算怎麼呈現這種差異?結果,只能說真不愧是作者本人親自出馬翻譯,以「現代中文」對應「女語」、以「漢語拼音」對應「ひのもとことば」,然後以中日文混雜的形式來對應「ニホン語」,各自都符合了該語言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讀日文時最印象深刻的是「ニホン語」,然而在中文版卻變成是「ひのもとことば」,因為它用的是漢語拼音,說真的,這比中日混雜的「ニホン語」還要更難讀,我只有在研究所時代曾經因為教授的關係學過一點點漢語拼音,但當它寫成一大段句子時真的讀得超吃力,有些太長的句子甚至直接放棄,能夠在書末放上對照表真的是幫了大忙。
雖然我覺得中文版翻譯得很巧妙,不過就像作者在後記所說的,不論哪一種翻譯總具有不完全性,所以對於這部作品而言,我認為如果可以的話,直接讀原文版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閱畢小感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很複雜,一開始只是單純覺得這座島上的生活很淳樸也很特別,但很快地,他們的政治型態讓我想到母系社會的架構,直到島的歷史被揭露以後讓我發覺原來這本書想探討的問題比一開始以為的還要深得多,最後得知原來那些悲劇仍然持續在發生時讓我不禁感到震憾,同時也為這座島的未來開始感到不安。
藉由一個失憶少女的視角來描寫這個故事真的很巧妙,我們幾乎是與女主角同時知道那些關於島上的事情,也因此很容易與女主角產生同樣的心情,跟著她一起去思考這座島上的她們所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同時是現實中仍然存在的問題,打從一開始我們便無法置身事外,原本想著的是小說的事,讀完以後思考的變成是現實中的問題,能把兩者如此渾然天成地銜接在一起,真的很佩服作者的功力。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