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反蘇格拉底 》,這是伊坂幸太郎出道20週年的紀念作品,幾次在書店看到都覺得很有興趣,再加上手上有還沒用的藝Fun券,於是就買回來了。上一次閱讀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是很久以前的作品《死神的精確度》,之後雖然也常會在網路上或書店裡注意到他的作品,也一直都很有興趣,但不知道為什麼卻總是沒有買。讀完這本書以後發現這確實也是我喜歡的風格,至於到底之前為什麼沒買,至今仍然是個謎。
這本書由幾個短篇故事所組成,以「反」作為核心概念來貫穿所有故事,而故事的背景則是現在與童年,以現在的我的角度來回憶那時候的我,不成熟、不懂事、有許多不明白的事情,做了很多壞事,同時也沒有反抗錯誤的勇氣,但在故事中總會有個人,他扮演著在那樣的環境裡說出「我並不這麼覺得」這句話的角色,彷彿是在混亂之中插入一根錨釘,讓我們不至於迷失於錯誤之中。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本書的用字遣詞淺顯易懂,故事想要傳達出來的理念也同樣清晰明白,角色的對話與想法則給我一種奇思妙想的趣味感,完全不會覺得像是說教,無論是大人或小孩應該都可以從中獲得一些什麼。
作品相關
- 作品:反蘇格拉底
- 逆ソクラテス
- 作者:伊坂幸太郎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21/08/30
- 語言:中文
《 反蘇格拉底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我並不這麼覺得
這世上明明就沒有完美的人,卻覺得自己是完美的、不可能有錯,還什麼都懂喔,這才是最糟糕的喔。以前的蘇格拉底也這樣說過。「光是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這樣的自己就夠好了」,他好像這麼說過喔。by 安齋
做為這本書的第一個短篇故事,「我並不這麼覺得」這句話便深深震撼了我。
我想這是個現實中很常見的狀況,可能是老師、可能是班上的中心人物、可能是上司,這些意見領袖可以憑著個人喜好來影響周遭其他人對我們的看法,只要他們認為我們很懶散、很冒失,便能夠輕易地讓其他人都跟著認為我們就是這種人,而只要被人貼了這種標籤以後,明明做的就是一樣一樣的事情,也取得一模一樣的成果,被貼了標籤的人就是得不到應該有的評價。
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中,可能有些人會對意見領袖的話深信不疑,但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是覺得有點奇怪但選擇默不吭聲,如果幸運的話,有時候會出現一個有勇氣與「氣氛」正面對抗的人。「我並不這麼覺得」,聽起來是如此簡單的一句話,然而要在一群人之中說出這句話卻一點也不簡單,我很尊敬這樣的人,反對群體需要巨大的勇氣,而它能夠帶給因此受到傷害的人巨大的慰藉,甚至可能拯救一個人的人生。
單憑想像主觀斷定,會吃苦頭的
根據不同對象改變態度,這是最遜的了。對方弱小,適用力量的時候就呼巴掌;但是當對方頑強,是恐怖的人的孩子時,就不呼巴掌。這是最低級的,而且也很危險。by 久保老師
在「反蘇格拉底」的短篇中是以同學的角度來面對老師與同學間的霸凌,那麼在「非柯博文」中則反過來在講述一個老師遇到學生的霸凌。前者的解決方案是「我並不這麼覺得」,而後者則是一段老師對學生與學生家長的長篇大論。
說是長篇大論,但其實我覺得還蠻有趣的,至少不是老師不能體罰學生這種單純而粗暴的宣告,而是完整陳述出久保老師在思考這件事情時的完整脈絡。
首先,體罰只是一種藉由權力地位與力量來逼迫他人就範的手段,只適用於比自己弱小的人,但若是遇到比自己強悍的人就完全沒有作用,所以它並不算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人是活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的,而霸凌者在群體中則扮演著給人添麻煩的角色,也許現在看起來威風八面,大家都聽他的話,但其實大家都已經在心裡頭記住,這個人是會給人添麻煩的人,而所謂的人際關係,出乎意料之外地狹窄,過去那些自己覺得沒什麼的小惡小錯,長大後往往會化作一個巨大的海嘯朝著自己迎頭而來,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在故事中,被欺負的孩子,他的母親恰好是欺負人孩子的父親的客戶,簡單易懂的結局讓人一眼就能明白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故事。一開始我覺得這是小說才會有的幸運,現實哪有這麼美好,不過轉念一想,只不過是善待他人這樣的小事就能夠避免遇到這麼毀滅性的狀況,為什麼還要去幹欺負人這種蠢事?
認真思考,自己該怎麼做
就算沒有特殊才能,想成為老實人,想成為該道歉時就能道歉的人。內心或許也有這樣的想法。逃跑很簡單沒錯,但是這樣好嗎?我質問自己。
這本書一共有五個短篇外加一個「無事終了」的紀念別冊,主題都是對一些過去在學校中很常見的價值觀與想法提出反對。由於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學校,所以我總是會不由自主想起那時候發生的許多事情,思考著那時候的我是否做錯過什麼?我是否曾經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參與霸凌其他人?
回顧求學的時代,意見領袖與群體的意見總能輕易左右我們的想法,完全不顧是非對錯,而且也不會有人教導我們該如何克服這種聽命於權威與群體的天性,甚至有時候,老師就是扮演著那個權威的角色,逼著我們走向他主觀認定的方向,不容許我們提出任何反對。學校的群體生活彷彿是在告訴我們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贏者留下的是歷史,敗者留下的是罪名。
我不喜歡為反而反,真正的關鍵應該在於什麼才是正確的事情,然而這卻是一點都不簡單的事情。在故事中,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每個人都必須得不停地去思考,思考自己、思考他人、思考何謂正確、思考自己該怎麼做,並不是看其他人怎麼做,而是認真思考自己該怎麼做,如此一來,我們應該就能夠一點一點地往正確靠近,這同時也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省思。
閱畢小感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的感覺很奇妙,許多小時候的事情時不時地浮現在心頭,書中主角們所遇到的事情,有些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顯然那時候的我都沒有做得很好,那麼現在的我又是否真的把事情做好了呢?
對大人來說,我想這本書應該就會像這樣勾起許多童年的回憶,那些做對的與做錯的事情會再次纏繞於心,然後捫心自問,現在的我是否已經成熟了呢?對小孩來說,我想這應該會成為一本帶給他們不同思考的書,也許學校與年紀讓我們的視野有所侷限,但是思考卻可以恣意高飛,站在一個更高更遠更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切,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對大人與對小孩都能有所收穫,我想這就是一本這樣子的書吧。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