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度狂熱 》,這是橫山秀夫在2003年出版的作品,不過我是今年才在書店看到這本重譯版,剛好我也對與山相關的題材很有興趣,於是便買回來了。
這本書的主角是記者,故事圍繞著1985年發生的日航空難,而「山」則貫穿整個故事。雖然空難是發生在山區,第一線的記者們難免得要深入山林,然而在這本書中的「山」並不單單只是作為背景而存在,而是具有更加深刻的意義,讓登山與記者這兩個乍看之下完全不相關的題材漂亮地結合在一起。
對我來說,主角統籌整個報導的故事非常有趣,有著業界的醜陋與挑戰,也有著人性良善美麗的光輝,主角不是完人,總在對與錯之間掙扎,而山在故事中彷彿扮演著一個典範,讓我們抱持著謹慎恭謹的態度,不斷地朝著對的方向前進。
作品相關
- 作品:高度狂熱
- クライマーズ・ハイ
- 作者:橫山秀夫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22/02/01
- 語言:中文
《 高度狂熱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高度狂熱與身不由己的無奈
爬山還搬出一堆哲理和精神論,根本讓人無所適從。爬山既不需要崇高的精神,也不需要非凡的能力。
高度狂熱是一種情緒過於亢奮,導致恐懼感麻痺的狀態,雖然是用來形容登山者的一種心理狀態,但我感覺以主角以及他所屬的報社在面對重大的空難事件時似乎也陷入了同樣的狂熱之中,心中懷抱著熱情的記者們都處於一種想要去做些什麼的亢奮狀態,然而在報社內部卻存在著另外一種人——作為資深記者的老人們。
老人們總是在緬懷過去採訪過的重大事件,彷彿自己也因此成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並以此打壓輕蔑剛入行的年輕記者,原因是因為老人會害怕充滿熱情幹勁的年輕記者真的衝到前線追到了什麼重大新聞,這麼一來,他們將再也無法炫耀那些過去的光輝……即使那些事情與他們根本沒有關係。
主角作為資深記者,他知道那些老人們心中緊抱著的尊嚴,但他也明白必須讓部下得以發揮他們的熱情,於是在世代間的隔閡裡,他努力扮演著橋樑的角色。然而,他是無力的,無法改變老人的想法,即使睹上自己的記者生涯想要為部下換取一絲出頭的機會仍然失敗,不過,至少他找回了作為記者的初衷,也得到了部下的尊敬。
對於這種身處組織中的無奈,我一直覺得橫山秀夫寫得非常真實,每次讀他的故事都會讓我想起職場上遇過的鳥事,例如說,我想大家可能都曾見過這種人——明明沒有什麼貢獻,只因為剛好參與過大案子的老鳥總是會對著菜鳥不斷反覆地重提當年勇,而卻又會暗地裡打壓菜鳥出頭的機會。
人命的輕重貴賤
重要的命,不重要的命。值錢的命,不值錢的命……日航空難的罹難者,對你們媒體人來說,一定是特別寶貴的命吧。我算是看明白了。
這是個非常殘酷的主題,我想這應該是橫山秀夫在他過去當記者時感到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的媒體現狀吧?我相信正常人都認為人命不應有輕重貴賤的分別,然而這個故事藉由一個父親因交通事故而過世的的角色,對身處高度狂熱之中的媒體們做出沉重卻又無法反駁的指控——空難具有新聞價值,所以罹難者的價值很寶貴,地方交通事故奪走的人命相較之下一點也不重要。
雖然這也許是因為空難這件事情有更多人會去關注,但我想這裡要討論的可能不是新聞價值的問題,而是更重要的,對於生命的態度。空難是非常重大的新聞,對於記者當然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卻也很容易因此忘記自己所應該懷抱的態度,看慣了生命的流逝,會不會因此把不該忘記的事情忘記?就好像一個登山家無論爬過幾次山,都不會忘記對於山應該有的態度。
爬山就是為了下山啊
安西說過的話,悠木一直放在心上。爬山就是為了下山啊——
「爬山就是為了下山啊。」
這句話在故事的前面便已經出現,然而我當時並不明白它的意義,如果講到登山的名言,我知道的只有「因為山就在那裡」,所以我一直很在意這句顯而易見的話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意思。
接下來的故事,許多人面對著來自職場上的、來自生活中的、來自家庭裡的、來自人際關係間的各種難題,每個人都犯過錯,逃避著始終未能解決的問題。例如主角,他不斷遇到上司的刁難與部下的不諒解,家庭關係也不算圓滿;又或者帶著主角爬山的人也掙扎於過去的夢魘以及現在的糾結;失去父親的孩子、與父親失和的孩子、在山林間奔走的記者,每個人都背負著各自的問題,痛苦地掙扎,尋找著出口。
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有過這種無奈苦悶的經驗,以我來說,在《寫給自己的備忘錄:一個軟體工程師的求職心路歷程與建議》中有提到,我在2020年九月向前公司提了離職,但其實這個決定考慮了至少一年,原因是因為在工作上非常不愉快,每天想到上班都覺得意興闌珊,感覺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與我剛進公司時根本是天壤之別。
為了克服這種狀況,我那時開始跟朋友去爬山,在山上總會有一種山下的事情是多麼渺小的感覺,在山上跟朋友或嚮導聊天才有一種自己真正踩著土地過著生活的真實感,每天對著電腦螢幕敲打鍵盤寫程式的時間突然讓我覺得空虛,那時候我甚至會在上班時不由自主地看著窗外發呆,看著遠方的山林,心裡想著有沒有什麼可以整天與山林為伍的工作?
在幾次的登山中,我究竟獲得了什麼?我自己也說不太清楚。可能是覺得自己的煩惱原來如此渺小;可能是因為在山上時總會隨時抱持著敬畏,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有意外發生;可能是因為每一次登山都是對自己的挑戰。我無法確定到底哪一個才是答案,也可能每一個都是答案,而這本書的這句話——爬山就是為了下山啊——讓我有股恍然大悟的感覺!
爬山代表著的是一種面對困難、不再逃避的決心,下山則是意味著,這一次我們會心懷敬畏,小心翼翼、腳踏實地地把那些失敗與遺憾完成,而對我而言,就是決心面對那個明明不開心卻又害怕離開舒適圈的問題並毅然做出選擇——離職。
閱畢小感
這本書的兩大主題,關於主角統籌整個空難報導的部分自不用說,這感覺完全是橫山秀夫的擅場,只有身為記者的他才寫得出這麼真實深刻的記者生態與心境。而關於登山的部分則讓故事的內容提升了一個層次,藉由面對山林時的各種心境描寫,那些本來離我很遙遠的記者生態忽然變得靠近許多,乍看之下我們面對的都是不同的事情,但實際上卻可能都是同樣的問題。
感謝妳,我走過一段幸福的人生。
私心很喜歡故事中出現的這句話,也許人生總會遇到許多狗屁倒灶的蠢事,但是無論是磨難或挑戰,我希望到了最後,只有那些幸福快樂的事情留在心中,這是我在讀完這本書以後,心中最大的感觸。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