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身 》,這是在瀏覽出版社新書時看到的書,雖然簡介很吸引人,不過讓我決定要買來讀的關鍵卻是標題與封面。尤其是標題,雖然當時不太明白這個名字的意義,但是,簡潔俐落的標題搭配上好像有點陰鬱的封面,莫名其妙打中我的點,於是就買回來讀了,也幸好最後做了這個決定,因為這真是一本有趣的小說。
故事以「日本最後的文士」的葬禮作為開端,被指定擔任喪主的女兒收到父親署名的手寫遺稿《文身》,裡頭是關於須賀庸一這位作家的一生,像是私小說般的回憶錄記錄著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被譽為日本最後文士的作家,其背後竟然隱藏著這樣的祕密,幾乎是將自己的一生全都奉為給小說的供品,開展出一段真假難分、讓人讀得頭皮發毛的故事。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作品相關
- 作品:文身
- 作者:岩井圭也
- 出版社:獨步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1/27
《 文身 》,我喜歡的三個地方
文身、分身
堅次就像是庸一的分身,就像是永遠無法清除的刺青,就像是文身。
一開始,我以為文身是寫作「入れ墨」(いれずみ),也就是刺青、紋身的意思,但讀完以後才發現原來是寫作ブンシン,而且這四個片假名其實就寫在封面上,我居然完全沒注意到。
文身,意思是紋身,但其日文的念法也與分身相同,在故事中指的是平庸無能的哥哥庸一與聰慧天才的弟弟堅次之間的關係。哥哥深信弟弟擁有虛構故事的能力,而弟弟則深信哥哥有能將構化作現實的能力,兩人合力編造了一個橫跨數十年的漫天大謊,整個社會都被蒙在鼓裡,許多牽涉進謊言中的人生被搞得天翻地覆,最終,從社會隱去身影的弟弟創作出了一個完美的作品,而這個作品則成為哥哥的一生,即使在哥哥死後,這個謊言似乎也仍然持續存在……
弟弟撰寫哥哥的私小說,而哥哥則按照小說的內容來過生活,將小說中他的形像完美實現,這個故事實在異想天開到讓我覺得有些荒謬,然而卻又不由自主地被故事牽著鼻子走,與這對兄弟在故事中所遭遇的人一樣,感覺自己好像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捲入這場謊言之中,無法自拔。
其實光只是這樣的故事便已經讓我感到很有意思,然而最讓我意外的是,這個故事並不僅僅只是如此。
虛實難辨的魔幻感
這裡寫的,都是哥哥自願捨棄的人生。如今你過著這種悲哀的人生,完全都是你——須賀庸一自己的選擇。
前面說到,弟弟撰寫故事,哥哥實現故事,作為作家的須賀庸一其實是兄弟倆一起創造出來的角色,他的人生就是他們倆一起寫出來的故事。在小說中,看著弟弟不斷寫出超越先前的作品,逼迫須賀庸一成為一個「文士」,為了將這個角色實現,懦弱怕事的哥哥只能不斷逼迫自己改變,改變成一個好色、嗜酒、暴力成性的流氓,對父母暴力相向、弒妻與女兒決裂,他完美地扮演了一個「敗類」,也完美地成為了一個「文士」。
這種生活終究無法持續下去,無法忍受的哥哥漸漸地疏遠弟弟,雖然人生早已變得荒腔走板,無法再回頭,但至少不再需要因為弟弟的小說而強迫自己成為不想成為的自己。然而,在故事的最後一章卻又出現了反轉,我們看到的故事終究只是一個回憶錄,它究竟是否是真實?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讓我覺得自己處於困惑之中,真實與虛假的界線彷彿只是水上的一層薄冰,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冰上漫步一樣,明明感覺自己腳踩實地,但卻又不斷感受到來自冰下的暗流湧動,只要哪個地方裂開,自己就會墜入謊言。
我不曉得在這個地方使用魔幻這個詞究竟恰不恰當,但是故事中所帶給我的感受,似乎無法單單只是用困惑來形容,想來想去還是決定斗膽使用魔幻這個詞,這整個故事、整個舞台,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我甚至覺得作者自己說不定都並未決定何為真實,所以一切都仍然存在薛丁格的貓箱裡,沒有答案。這也是我一直很想寫寫看的故事,之前在失物咖啡館 (下)中嚐試了一下,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最後的文士 – 作為一個小說家
你散發出的氛圍,是只有為小說犧牲自我的作家才能散發的氛圍。當一個作家能夠完全與小說融為一體,就能夠稱為文士。而且,在沒有「實作」的這層意義上,你可以算是最純正的文士。
跳出這個故事本身,由於一直夢想成為小說家,所以我想寫一寫關於故事中出現的「文士」,或者不要用這麼文雅或難以定義的名詞,這裡就用小說家作為代替好了。
小說中提到兩個關於小說家的里程碑,一個是決勝負用的最後王牌,一個則是成為神話。
前者指的是故鄉,這是每個小說家都能寫的題材,而且每個人心中的故鄉都有著不同的樣貌,那裡有著回憶、有著友情、有著親情與愛情,人生最純粹的歲月都是在這個地方度過,而且從此再也無法切斷與它的連結,無論去到哪裡都有著一條臍帶將我們與故鄉連結在一起,沒有任何人能代替自己將它寫出來,所以它會是唯有自己寫得出的題目,但也因此,如果沒能寫好的話就會造成很大的打擊,可以說是個雙面刃,讓人想觸碰又不敢隨意碰觸的題目。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一直在思考關於故鄉的事,並不是因為想用它來決勝負,而是想要做一個紀念,想要把在那片土地上所經歷的一切,那些形塑成現在的我的一切全都整理起來,讓那片總是因為心情太過複雜以致於無法好好坐下來欣賞的朦朧景色變得清晰,雖然我也不曉得以故事給予它一個形體是否是件好事,但我想試著嚐試看看這樣的故事。
因為家族相殘是存在於人類內心最深處的罪業。
在文壇站穩腳步之後的下一步便是成為傳說在歷史留名,而想成為神話般的存在就需要家族相殘的劇情,自古至今,任何偉大的作品,必定會以某種形式隱含家族相殘的概念。老實說,我還不太能理解這個概念,但確實許多成為歷史註解的作品都帶有這種劇情,從遠古神話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所以,也許,以後我也能夠明白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情?
閱畢小感
被譽為最後文士的作家,無論故事的真相究竟為何,都無法動搖他為了小說而奉獻一切的事實,自己的人生、思想、個性、自尊、靈魂,所有的一切全都為了造就須賀庸一這部作品而存在、而犧牲,這個覺悟讓我受到非常大的衝擊。我想這是我做不到也學不來的事情,接下來應該還是會像現在這樣,想辦法努力維持著家庭與生活的圓滿,然後繼續寫著我的小說。
回到小說本身,這是個虛實交錯,由謊言推砌而成的故事,如果是真實的話則顯得太過荒誕,如果是謊言的話又擁有太過深刻沉重的情感,一直到最後都有種不知道到底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謊言的困惑,相當有趣的故事,非常推薦可以讀讀看。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從下方連結來購買。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傭金回報並維持本站營運的開銷,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本站也不會多收您任何一分一毛。